诗是否真合乎平仄地要求???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0:30:10
为了合仄往往会改变最初一句或是一首诗的味道,现在人写的很多古体诗都不是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没有一句算得上是真正让人过目不忘的佳句!很悲哀,事先声明,我绝对是看客,说点不成熟的小意见,相当强烈的谢谢老几位回贴!!!

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分辨一首诗是古风还是近体诗,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该诗是否区分平仄。我们对平仄的要求可以不如古人那么严格,但不能完全丢弃。

古代诗歌对于平仄声其基本要求是:同一句中平仄交替,造成抑扬顿挫的声调效果。为了避免不同句间的同一平仄格式,前人又总结出“粘接”和“对仗”的手法。“粘接”就是要求与上一句的平仄粘在一起,即开始两个字的平仄要一样,一首律诗中,三、五、七句要求“粘接”。“对仗”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做对子”,前后两句平仄要相对,词意也要相对,一般一首律诗的中间四句要对仗。粘接与对仗的混合使用,就是为了每首诗的平仄格式多样化,读起来音调丰富。上述的平仄格式只是大概,并非绝对,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在于汉语声调的模糊性,比如上声与去声,也就是阳平和去仄没有明显的区分,而且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诗境里面,会有不同的声调读法,这就会导致在平仄方面的索乱。另外,蒹顾诗意表达与平仄格式,是一件十分难的事,在表达与格式的矛盾中,我们肯定会屈从于表达,写诗毕竟不是为了格式而写诗。

要看什么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