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为什么不是两人或者四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5:59:30
两个人的话,一样有互相不足的地方啊,为什么是三人,不是四人呢?

这是个典故。至于三人四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去理解

《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论语·公冶长》)都体现了这种精神。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只是指一个数字而已.寓意是几个人当中,定会有一人比我们强.但这个强字.并不是定指学识.可以是多方面的.因为事事都不是绝对的.....只是一种见解吧.....

三,在中国古文中,三、六、九等是指虚指
也就是用这几个数可以代表很多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任何人都有比自己长处的地方

回答的可以吗?

二人成双,三人成行。
此处三人代指几个人。

三指的不是确切的三,而是指多个,三人必有我师,就是周围的人肯定在某方面能够指引自己。

在汉语中"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而且三并不是单单只代表三个人,是许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