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我与吾用法区别!十万火急!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1 07:09:33
文言文中的我与吾用法区别!十万火急!急!
到底什么时候用我,什么时候用吾?搞不清?求助知识渊博的人
先谢了

我和吾,在古汉语中均为第一人称代词。《说文》:我,施身自谓也。吾,我,自称也。
但在上古时代(先秦),“吾”和“我”在语法上是有分别的。“我”既可以做主语,也可以做宾语,还可以做定语;而“吾”不用于动词后面作宾语。即只能用作施动者“吾……”而不是“……吾”的格式。
可以看一下其字面意义和秦汉散文中的事例,如:
我,施身自谓也。——《说文》
观我生。——《易·观卦》
万物皆备于我矣。——《孟子·尽心上》
又如:我见犹怜(形容女子容貌姿态美丽动人);我家(自己。我们家);我侬(方言。我)——按:三代以前,“吾”和“我”在语法上有明显的分界。“吾”不用于动词后面作为宾语
今者吾丧我。——《庄子》
又指自己一方如:敌我友;我曹(我们);我辈(我等,我们) 等。
所以,“吾”是古文中对自身的一般通用代词,常和“余”能互换且用法较单一,变化较少;而我则具备上文所说的多种用法,并有一种不成文的习惯——如与人交谈中明确的自称“我”,会被人当作“下里巴人”看待,正如现代人对“俺”的看法一样。这里单指的是,明确的自称“我”,即指本人,或向他人介绍自己时自称的唯一一种情况。
而将“我”作为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的是“鲁迅”先生。自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文得到推广,“我”也在口语和书面中逐渐代替了“吾”而被更广范地使用。

我和吾,在古汉语中均为第一人称代词。《说文》:我,施身自谓也。吾,我,自称也。
但在上古时代(先秦),“吾”和“我”在语法上是有分别的。“我”既可以做主语,也可以做宾语,还可以做定语;而“吾”不用于动词后面作宾语。即只能用作施动者“吾……”而不是“……吾”的格式。
可以看一下其字面意义和秦汉散文中的事例,如:
我,施身自谓也。——《说文》
观我生。——《易·观卦》
万物皆备于我矣。——《孟子·尽心上》
又如:我见犹怜(形容女子容貌姿态美丽动人);我家(自己。我们家);我侬(方言。我)——按:三代以前,“吾”和“我”在语法上有明显的分界。“吾”不用于动词后面作为宾语
今者吾丧我。——《庄子》
又指自己一方如:敌我友;我曹(我们);我辈(我等,我们) 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