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教数学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6:05:25
说起古代教育怎么只听过三字经、百家姓、到对对子、做诗词、做文章,没听过教理工科方面的啊!

孔子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书(诗、书、礼、易、乐、春秋)
其中六艺之一就是数学.所以古代书生一般都会学些数学,有不少都是精通算术的.

至少我不知道,但是你可一去问以下当时人
那你部是有了你的答案了

(一)《周髀算经》简介

在中国古代算书中,《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孙丘建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缀术》、《缉古算机》等10部算书,被称为“算经十书”。其中阐明“盖天说”的《周髀算经》,被人们认为是流传下来的中国最古老的既谈天体又谈数学的天文历算著作。它大约产生于公元前2世纪,但它所包含的史料,却有比这更早的。其中提到的大禹治水时所应用的数学知识,成为现存文献中提到最早使用勾股定理的例子。

(二)勾股定理

现在流传的《周髀算经》,都不是原来的著作,都经后人修改和补充过。《周髀算经》的本文,是周公与商高的问答部分;接下去的荣方与陈子问答部分,是《周髀算经》的续文。

据《周髀算经》记载:“故折矩以为句广三,股 四,径隅五。既方其外,半之一矩,环而共盘,得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 由生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将矩的两直角边加以折算成一定的比例,

短直角边长(句)3,长直角边长(股)4,弦就等于5,

得成3、4、5(如右图)。句(即勾)、股平方之和为25,这称为积矩。大禹所用的治天下(指治水)的方法,就是从这些数学知识发展出来的。

在世界数学史上,一般把勾股定理归功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发现它的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因为他提出了定理的一般形式的叙述和证明,我国则稍晚。但实际上,商高关于勾股定理的认识,要比毕达哥拉斯早得多。《周髀算经》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左右,所记载的周公与商高问答的事是在公元前11世纪左右。这个事实证明我国古代数学家独立地发现并应用了勾股定理的一般情形,要比外国早得多。

(三)(测高、深、远的方法)测量太阳高度

陈子是周代的天文算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