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体在某个温度下的时候其电阻是0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5:51:16
能解释一下其中的缘由吗?
能解释原因吗?

这是一种超导现象!
超导是某些金属或合金在低温条件下出现的一种奇妙现象,是由荷兰的物理学家卡麦林·昂纳斯最先发现的。

1908年,昂纳斯(1853—1926年)成功地液化了地球上最后一个“永久气体”——氦气,得到了接近绝对零度(0K=-273.15℃)的低温:4.25K~1.15K。之后,他把目标转向了“极低温下金属电阻随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昂纳斯先是用铂丝,接着用纯度更高的水银做实验,他吃惊的发现水银在温度降至氦的沸点即4.2K时(相当于-269℃),电阻竟意外地消失了。起初昂纳斯还以为是线路出现了故障,几经测定,最后他确信,水银在4.2K下会产生一种新的导电特性——“零电阻性’或“超导电性”。1911年4月28日,昂纳斯公布了这一发现,并在随后几篇论文中明确指出,某些材料在一定温度下能进入一种电阻为零的新物态。他将这种新物态命名为“超导态”,同时把具有从正常态(电阻不为零)转变为超导态能力的材料称作“超导体”,把能使超导体从正常导电状态变为超导电状态时的转变温度称为“临界温度”。他进一步用铅环做实验,当铅变为超导态时,九百安培的电流在铅环中流动不止,两年半以后毫无衰减。

昂纳斯的这一发现轰动了全世界的科学家,大家纷纷实验,并且想要揭开超导的奥秘,因为只有了解了超导现象的微观机理,才能使超导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现在,科学家已发现有上千种元素和化合物在低温下可以转化为超导态。对所谓“零电阻性”也已有共识:超导体即使有电阻,它的电阻率必然小于10-26“欧·米,而且只对直流电适用,若给超导体通入交流电,它仍会出现类似于常规电阻的“交流损耗”。从这个意义上讲,超导体似乎可以说是一种直流理想导体。
所以总的来说,超导现象的原理,还没有被人类所认识到。
现在比较权威的解释一般是这样的:
http://www.qiji.cn/eprint/abs/3163.html

目前一般认为,常温下,金属可以看作外层电子组成的“电子海洋”和固定在晶格位置上的金属阳离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