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悯民》是什么意思?可怜农民的意思吗?作者李绅是哪能个朝代的诗人呀?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20:17:22

chūn zhòng yī lì sù
  春 种 一 粒 粟 ,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秋 收 万 颗 子 。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四 海 无 闲 田 ,
  nóng fū yóu è sǐ
  农 夫 犹 饿 死 !

  作者背景
  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
  注词释义
  粟:谷子,去皮后就小米。这里指粮食作物的种子。
  子:谷子。
  四海:全国之内。
  闲田:空闲的、没有利用的土地。
  犹:还是。
  古诗今译
  春天种下一料粟种,秋天收获万颗粮食。四海之内没有荒田,还有农民活活饿死。
  名句赏析
  诗人形象地用“种”和“收”,“一料粟”就变成了“万颗子”描绘出农民的劳动;而且全国的土地尽被开垦,毫无荒废,我们由此能够想象出一个遍地谷穗金黄、粮食堆积如山的丰收景象。而“四海无闲田”则显示了农民的勤劳和辛劳,诗歌最后一句笔锋陡转,揭示出一个残酷的实现:创造丰收的农民却被活活饿死。这一巨大的反差形成极大的震憾力量,它迫使我们深思,是谁造成了农民的悲惨命运?诗人用通俗明白的语言声讨了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也使我们认识了当时社会制度的极度不公正。

是的 唐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本来粒粒粮食滴滴汗,除了不懂事的孩子,谁都应该知道的。但是,现实又是怎样呢?诗人没有明说,然而,读者只要稍加思索,就会发现现实的另一面:那“水陆罗八珍”的“人肉的筵宴”,那无数的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的罪恶和那“船中养犬长食肉”的骄奢。可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