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圆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1:16:04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用大圆和小圆来比喻人所获得知识的多小。他指出:好比大圆的圆周比小圆的圆周大,掌握较多知识的人比知识较少的人所接触到的无知范围要大,知识越多的人越会感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通常所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初学三年天下无敌,再学三年寸步难行。”这虽然有些夸张,但讲的都是知识好比无垠的海洋的道理。
历史上许多的科学家深深懂得知识的圆圈与圆周外无知的关系。笛卡尔说:“愈学愈发现自己无知。”牛顿说:“我不知道世人怎么看我,但是我看我自己不过是一个海边玩耍的小孩,一会儿拾起一颗比普通的更光滑的石子,一会儿又拣到一个比普通的更美丽的贝壳。真理的大海就在我面前,而我却完全没发现它。”爱因斯坦把芝诺的比喻作为座右铭,终生孜孜不倦地向外无知的空白区进击。他说:“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所学的知识,但是圆圈之外那么多空白,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而且圆圈越大,它的圆周就越长,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而也就越大。由此可见,我感到不懂的地方还大得很呢。”当他七十高龄时,他写信给朋友说:“我面前尚有许多科学难题亟待努力解决。这项工作的吸引人的魅力必将持续到我的最后一息。

讨论题:

1、上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什么基本原理?
2、结合你的日常生活、专业学习,运用有关哲学基本原理,简要分析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圆总有圆心的

我们学到的越多,我们知道的也就越多;我们知道的越多,忘记的也就越多!

真理的客观性。朝认识论方面考虑。

我知道了我不知道的事是,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事,这是李其说的

满瓶不响,半瓶咣当。

虾米?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