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代的长城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4:57:42
我虽然没到过长城 不过在电视资料以及其它影视作品中看到我国的长城蜿蜒盘旋在琼山峻岭上。有点我不太明白“长城修筑在那么险,那高的山上,别说现在我们登上去不容易,就是古代打战时 入侵我国的敌人会从挡在长城外的山头 骑马,步行 而且还带着装备攻来 好象不太可能这样进入我国”那有这么笨的敌人,有路不会走非要爬山吗

那么古代修长城的真实用途到底为何用?

它并非简单孤立的一线城墙,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统治者凭借长城,多次击退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为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相对利平的生产环境,也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安定。

不是有路不走,是没有路嘛.
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都是比较经典的那几个镜头,表现险的多些,应该还有别的设施.
建议你看看这个,写得够细了:
http://hi.baidu.com/007cn/blog/item/06ae11df1e00a1136227980b.html

长城现在的作用

以雄峙中国北方大地的万里长城为中介的南北广大地域所构成的长城带,横贯今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和吉林、黑龙江、青海、新疆等省(市、自治区)的相当一部分地区,也包括历史时期处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朝鲜半岛的若干地区。其范围南北宽约数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东西长约数千公里。长城带自远古至今居住着众多的民族,各民族及其相互关系的发展,是观察和理解长城带一切事物的关键所在。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城带的古代民族,有些消失了,一些新的民族又融合生成,它们都与当今分布在长城带的20多个民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无论已经消失的还是至今继续发展的各民族,都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产物,但目前对于长城南北民族关系内在发展规律的研究尚不充分。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拓宽研究领域,揭示长城与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内在联系,对于长城学、民族学及中国民族关系史等学科研究的发展,对于促进民族团结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