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恒星看上去总是一闪一闪的,这跟光的折射有什么关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23:02:51
光的折射不是只影响恒星的真实位置和我们所看见的的位置的差距,这就好比在水面上看鱼或将筷子放进水中“折”了,即使让水面晃动,我们也只能看见物体在晃,而不是一闪一闪的,这不矛盾吗?
星星的闪动看似有固定频率的,如果光因大气的影响而闪动,难道大气的变化就那么恰巧,呈周期性变化?

你有一个问题存在,你看筷子和看鱼那不能同恒星相比较。距离相差十万八千里呢,那那么多光年多年距离,是你不能相比的。当大气厚薄密度变化时他即使才折射改变一分,但是从大气的顶端传达到你的眼睛那么长的距离早就把光折射到别的你看不到的位置了。距离越远折射的效果越明显。而你说的闪动的频率那也只是你初步估算,如果你用精确的仪器去测量,那些闪烁是没有规律的。

的确是因为大气的折射,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恒星距离我们过于遥远,所以都是点光源,所以其发出的光就会有时看到有时看不到,而不是周期的原因。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行星就不闪烁,因为行星虽然比恒星小,但距离近,是面光源,其受到大气折射的影响就不存在。这一点也是辨别行星的重要依据。

地球外面有大气层,当来自遥远星空的星光照射到地球时,光子会与大气分子相撞。而大气是在不断运动的,大气的厚薄也在不断变化,于是星光的折射率也不断发生变化,看上去就像星星在闪一样。

地球外面有一层厚厚的空气,这厚厚的一层温度和密度不断改变的空气层会使通过它的光线发生多次折射,这样,星星发射的光在传到我们眼睛的过程中,就会忽左忽右,忽前忽后,忽明忽暗,总在不断地变化,这就是星星闪烁的原因 还有就是有可能能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受到的障碍 比如说受到了强力的作用而偏移了
在天文望远镜下可以发现这一秘密:恒星因为离得太远--最近的恒星距地球都有4.6光年--在地球上看只是一个小点,而行星离得近,在地球上看是一个圆面,那和闪不闪有何关系呢?因为我们是透过大气层观察星星,大气层有杂质,有扰动,恒星一点光就很容易被干扰,形成闪烁,而行星是个很小的圆面(尽管肉眼看来也是一个点),是由无数个光点构成的。因而抗干扰能力强得多,看起来就不闪了。这样解释清楚了吧!

由于大气的密度不均匀,而且大气会动,当进入密度不用的介质会发生折射,当折射刚好进入人的视线时,就看到了,密度一变,你就又看不到,这样连续就会出现闪~

大气层的折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