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春节食令习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9 23:50:11
从腊月到正月,每天应该吃什么,每天应该干什么等等,
我只知道初一吃饺子,初二吃面条,好像腊月还要扫房?总之越详细越好
写的都太复杂了,你们就直接告诉我哪天应该吃什么、干什么就行。所谓的详细并不是告诉我这些,只要把该吃的该干的都说全了就可以

有段顺口溜:“廿三糖瓜儿粘,廿四扫房日,廿五糊窗户,廿六炖大肉,廿七杀公鸡,廿八把面发,廿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还有腊月廿三是小年,要送灶神,俗语云:“腊月廿三,灶王爷上天。”
据说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初八为谷日。
我是北方人,我们这里初一要吃素,初二出嫁女儿回娘家,初三初四好象没什么特别的,但初五很重要,叫“破五”。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禁忌很多,比如不允许动针线等,“破五”之后,禁忌解除。这天要打扫卫生、放鞭炮,意即驱除穷气、晦气;这一天必须吃饺子,以示对生活的美好期盼。我们这里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扭秧歌。初七必须吃面条,不知道为什么,可能因为是人日子,祈祷长寿吧。然后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圆、猜灯谜、放花灯。接下来是二月二,虽然出正月了,但还是年尾巴,“二月二龙抬头,家家男子剃龙头”。这一天理发的生意特别好,而且要吃春卷、猪头肉、猪手之类的。
年终于过完了。

春节食俗
腊八粥——最初是佛教的一种宗教节日食品。《中国年节食食俗》载: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游遍印度的名山大川,以寻找人生的真谛。他到了北印度的摩揭陀国时,由于又累又饿、昏倒在地,这时有一位牧女见此情景,急忙把自己带的午餐拿出来,一口一口地喂释迦牟尼。牧女的午餐,是由各种食品混合组成的,里面有采来的各种野果。释迦牟尼吃了这顿香美的午餐,元气顿复。后来他在尼连河里洗了个澡,到菩提树下静坐沉思,于十二月初八日得道成佛。从此每年到“腊七”这天,寺院的僧侣们都要取清新干果,放入洗净的器皿中终夜熬至天明。将熬成的粥用以供奉佛祖,届时,寺院僧侣诵经演法,尔后喝粥以示纪念。这就是腊八粥的来源。佛教在我国流传很深远而沿袭了这一习俗。至于腊八粥用料,北宋以杏仁、桃仁、果脯、江米、黄豆、豆子等;南宋时以胡桃、松子、柿栗之类;元代粥色则是殷红的,亦称红糟粥、朱砂粥,可能用赤豆、莲子、花生、红枣之类致红的原料。

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十二月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

另据安徽人传说,朱元璋小时给地主放牛,常因断炊而饥饿。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