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柔非柔,至刚无刚。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0 10:26:28
这是我在曾国藩传上看的一句话,不理解。
这句话的出处,及仔细的意思。

阐述的是境界,柔的最高境界是无柔,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曾国藩,古今之集大成者、晚清柱臣,其权重、位高、功勋,有清一代二百余年,仅此一人也。然,曾国藩以礼部二品左侍郎而投笔从戎,受命组建湘勇之初,却处处碰壁,在长沙与绿营斗法,与湖南官场不合,在江西与人争强好胜、在靖港惨败投湘江自溺等等。自我反思,曾国藩认为,之所以如此,在于他锋芒毕露、刚烈太甚,伤害了上上下下一圈的人,无形中给自己设置了许多的障碍。有感于此,曾国藩“以柔弱胜刚强”,第二次受命出山,遍拜湖南官场,融洽与江西官场的关系,以更为圆熟的技巧、老道的功夫、在东南数省那块充满血与火的政治舞台上,演出了一幕迥异往昔的精彩之剧,最终成就了自己的辉煌功业。他最初一心一意信奉孔孟学说,“以天下为己任”,靠持身谨严、奋发向上而春风得意,扶摇直上。及至带勇平寇,则相信“治乱需用重典”,由孔孟儒家弟子转而变为申韩法家之徒。认为自己受命平乱,只要己身端正,就可以以正压邪,什么事情都可以办好。谁知大谬不然!在严酷的现实中处处碰壁,事事不顺。
靖港之役惨败后,曾国藩以奔父丧为名,退隐家中一年多,深刻反思自我,读《道德经》、读《庄子》,领悟到了道家的“以柔弱胜刚强”,“ 大柔非柔,至刚无刚”。他反思:“能克刚之柔,难道不是更刚吗?”

和“大仁不仁,至仁无亲”一样的道理。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109105.html?s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