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电视在90年代发生的变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4 19:20:38

节目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
1.进入90年代后,电视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热潮中加快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电视传播向新闻领域不断拓展。1992.8.31.创办的经济信息联播强调适用性、时效性、国际性、服务性与权威性,成为生产者的参谋,经营者的顾问,消费者的知音;1993.5.1.《东方时空》的问世标志着电视新闻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开启了中国新闻独立专业的新局面,改变了中国人早晨不看新闻的习惯;1994.创办的焦点访谈主张用事实说话,率先采用记者主持人形式,让主持人参与节目制作的全过程;随后创办了更多高品质新闻节目,如1995.《新闻30分》、1996.《晚间新闻报道》、《新闻调查》、1997《新闻现场直播》、2001.《体育新闻》等。
2.进入90年代,电视剧市场开始形成。电视剧由以前的单本剧向连续剧发展;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喜剧电视连续剧”的《编辑部的故事》卖出后,基本做到收支相抵;1992年,中央电视台以350万元的“高价”买下41集电视连续剧《爱你没商量》后,大电视台买下国内电视节目国内的版权,包括无线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播放权并发行获利已不是新鲜话题。
3.随着经济改革和市场活跃,电视逐步面向经济、面向社会、面向群众、面向生活。于是,
电视服务节目与电视娱乐节目应运而生,名牌栏目与名牌主持人也相继出现。《为您服务》率先设立了一位固定的主持人;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系列剧《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成为文化热潮中的热流。1991年,中央台播出的《望长城》,是继丝绸之路、长江、黄河之后又一部中日合拍的大型纪录片。《望长城》突出了记录片朴素之美,大量使用长镜头,同期声,不事雕琢的手法令人耳目一新。

电视技术的发展:
1.电视制作技术
除了电视主渠道之外,有人试着既为电视生产,同时又为录象市场生产。还有专为录象市场和有线电视制作的电视产品。1990年,以《渴望》为标志,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在国内率先采用建立基地、室内搭景、多机拍摄,同期寻音的办法,发挥了便捷、经济的电视制作优势。
电视机构逐渐淘汰传统模拟摄象机和录象带,取而代之的是数字摄象机和各种新兴的记录载体,进一步改善图象质量,同时增强与观众的互动性。
2.传输技术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无线微波传输,还有有线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