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馆参观时,比如雕塑、青铜器、陶瓷、印章允许拍照,书画、丝织品、木质等文物不可以拍照,原因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5 06:30:34

文物保存的环境空间布满电磁波,包括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其波长范围是:紫外光100~380nm;可见光380~780nm;红外光>780nm。波长愈短的电磁波,所带的能量愈高,即可见光中的蓝、紫色光和紫外光波长较短,具较高能量。而闪光灯属于可见光中的高能量可见光——蓝光,这种波长在400nm-500nm。这种能量有相当大的破坏力,特别对有机质地材料,如书画、丝织品、木质品等。由于有机化合物主要以其价键形式相互连结而成,若化学键断裂,就会造成有机物的分解。紫外线具有足以使有机物化学键断裂的能量,导致文物出现泛黄、变色、酥脆、老化等劣化变质现象。试验表明,下述纤维材料在日光照射下,经过不同的时间,其纤维强度下降50%。即:麻200小时;棉花940小时;亚麻990小时;羊毛1129小时。将不同颜色的纸张、纺织品和不同墨水字迹的试样,放在紫外线灯下连续照射16小时后,试样均出现明显的晦暗褪色、变黄、脆裂。这类对光线稳定性很弱的文物称光敏性文物,包括书籍、档案、碑贴、文献、皮革、皮毛、羽毛、棉麻丝毛纺织品、水墨画、书法、竹木漆器等。
  氧可对纤维素起氧化作用,而光线能加速此反应,称光氧化作用。在潮湿环境中,光氧化反应的破坏力更大。光线会使纸张中的木质素变为氧化木质素,很快使纸张发脆变黄、强度降低。各种字迹会因光线作用而褪色,特别是以有机染料为色素成份的复写纸、圆珠笔、墨水的字迹,因光线破坏其染料结构的发色团,而导致变色。
  红光和红外光虽波长较长,能量较小,但它们是热辐射能,文物被红外光辐射,使其被照表面和内部急剧升温,随之产生内应力,而出现翘曲、龟裂。光线的损害作用是积累性的,照射时间愈长,光照度愈高,对光敏性文物的损害愈大。光线辐射对有机材料的破坏作用是渐进的,光照停止其破坏作用仍继续,即使为间断性的光辐射作用,其损坏程度仍严重。
  所以,为保护人类的共同财产,在参观书画、丝织品、木质等有机质文物的时候,请勿拍照。

其实另一个原因就是怕有些人拿拍的照片去做商品...直接危害到博物馆...
我这么说理由就是...你不开闪光灯...貌似也不能拍...不过...一般来说...除了兵马俑这种东东...其他的东西保安一般也睁眼闭眼的...

是有这么个说法,说是拍照时候闪光灯的强光对于文物的保养有损害,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