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让三先”最早用哪?不是交通的先慢、先让、先停吧?原意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6:54:45

交通规则上的“礼让三先”就是:先慢、先让、先停。

一分为三与中庸之道

是用斗争哲学,还是用同一和谐来化解对立的问题?在我看来,建立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实际上就是“执两用中”。这个“中”与“和”,其实是一个东西,“和”就是动态的“中”。一个中庸的、兼顾各方利益的、采纳各种长处的社会才是和谐社会。

那么,何为“三”?三分的形态又有哪些?

我认为,大概有这样四种形态。其一:三个都是实体。有一种大家熟悉的儿童游戏叫“石头剪刀布”,说的就是一种循环克制的关系。清朝末年流行一句话:百姓怕官,官怕洋鬼子,洋鬼子怕老百姓,也是一个互相克制的关系。三个实体间除了有相互克制的关系外,还有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这方面,中国谈得最多的是“天地人”。在中国,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主张“天地人”三极。据说,天的作用在化,地的作用在育,人的作用在赞。天能给出条件来,使得一切东西产生变化,从无到有;地会提供各种物质资源来养育万物;人的作用是赞,赞就是帮助。人要帮助天地来化和育,天地人是一个互相补充的关系。这种关系到一起就是参。天地人各自化、育、赞,三者合在一起就是参。所以在中国,儒家有一个说法,叫“参赞化育”。这三者合在一块,就合成了一个完整的、完美的、和谐的大自然。

第二种形态:两实一虚,即两个实体,一个虚体。最常见的例子是,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看上去似乎只有买方和卖方,实际上冥冥中还有个第三方,这个第三方在主宰着、控制着、指挥着买卖两方,它虽然不可见,但确实存在。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看不见的手”。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可以丰富这个理论的例子,叫做“看不见的脚”。《庄子·天下篇》谈到,当时有些诡辩家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题目来互相辩论,有一个论题是“鸡三足”,就鸡是否有三条腿进行辩论。说没有的人当然容易,鸡没有三条腿;但是说有的也可以找出道理来———除了两条腿之外,鸡还有一条看不见的腿,因为如果没有,它这两条腿就作废,整天打架,左腿要往左边走,右腿要往右边走,左腿踩着右腿,右腿拔着左腿,一定要打架,所以它一定要有主导的第三条腿让两条腿平衡,并指挥、支配两条腿向一个方向前进。这条腿看不见,但是必须要有。这便是二实一虚的那个虚的腿。中国古书里还说尧舜都有三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