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如此重视礼乐制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3 08:59:28
如题

客观应该没有。我的认识是:
1,孔子认为三代的礼乐制度是其昌盛的原因。
2,春秋时期的动乱,孔子认为是由于礼崩乐坏的结果,所以他希望重新扶正礼乐制度以使整个社会重新回到和谐。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和礼各自的地位和价值及其相互关系,一直是众所注目的重要问题。或云仁重于礼,或云礼重于仁,众说纷纷,莫衷一是。事实上,仁固然是孔子的发现,但仁的发现原本是对礼的意蕴深入开掘的结果,而礼的价值也正由仁的发现而重新确立。仁是礼的内在根据,仁心外化而成礼,依礼而行而成仁,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恰成一辩证的统一关系,而其前提则是:仁作为一个德性范畴乃是一个动态的存在,即仁由根之于心的潜在的德性,到经过礼的规范而实现为完美的人格,其间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仁之作为潜在的德性和礼之作为外在的规范,各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价值。仁不发于心,则礼便成为毫无意义的虚文;而失去礼的规范,则仁流为自然性情,虽不失为直,但却难免于野,甚至难免为乱。由仁之作为动态的范畴这一特点,我们又不妨推断:人性美善而又非纯美纯善或即是孔子未曾明言的独特的人性观。
因为现实中诸侯混战,政治尔虞我诈很是残酷.而恰恰孔子就是在政治角力中稍逊一筹,因为他不愿耍诈阴人.
孔子退居后,越发觉得政治腐败,但当他读书时,却发现周王朝初建时社会祥和的景象,因此,孔子希望通过"复礼"来挽救动荡的社会

礼乐制度是华夏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华就是“衣冠之美”
夏就是“礼乐之盛”
孔子是个伟大的民族主义者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的言论和文章对国家的统一和华夏民族的团结充满的期待,对国家的分裂和异类的入侵充满了指责。
他认为礼乐制度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华夏民族团结的最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