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道语文题,请语文高手进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1 02:09:53
山市
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根据语意连贯的原则,文中句子"楼外天也'的"楼'字用的是否恰当?为什么?如何改?
2.生活中我们常会见到许多奇异的现象,如月食,彩虹,潮汐等,请仔细观察,仿写一段文字.(不要太长,100字左右,白话文)
3.从山市中找出两处运用打比方说明事物的句子,说说打比喻的妙处.
世说新语之咏雪
1.解释"之'的用法
之:1.下车引之()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谢太傅以"白雪纷纷何所拟'为题考儿女.当女儿回答后,他为什么只是"大笑乐'而不评判优劣?
3.你觉得哪个比喻好?你还能够想出更有新意的比喻吗?
世说新语之陈太丘与友期
1.解释句中的"而'字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表明客人已经知道自己错了,这时元方仍然"入门不顾',你认为恰当吗?
3.如果你是当时的元方,你会说什么?怎么做?
求各位帮忙,多谢,多谢!!

山市
1.我认为恰当。“楼外天也”形容云的高低于楼相比对,恰到好处。
2.远看冰窗花犹如一幅线条粗狂的木刻,近看冰窗花,犹如百花盛开的国画:喇叭状的牵牛花十分精神,披针状的菊花亭亭玉立,多重瓣的月季正在怒放,一束束的君子兰像在窃窃私语,一嘟噜一嘟噜的紫藤萝正在嬉戏玩耍……
3.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把山市的特点写出来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沉气后的样子,把远近写了出来
世说新语之咏雪
1.下车引之(他,代词代元方)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去,到)
2在谢太傅的笑声中就已含有:
(1).笑他们很有才华
(2).笑兄子胡儿的回答,没有掌握好时间
(3).笑兄女的回答,没有掌握好轻重
3.都有各自的好。比如说:棉花,面粉……
世说新语之陈太丘与友期
1.相委而去(却)
2.两种看法
(1).“元方入门而不顾”是有些过分。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并且走下车拉他表示认错,那元方就应该原谅客人,而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不符合元方是一个深明为人之理的个性特点。
(2).我们不能说元方无理,“入门不顾”是小孩天真的行为,尽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仍弃之不理,符合儿童的心理。相反,如果与客寒暄,接受有人道歉,则不符合一个7岁孩子的心理。
3.君与家君,既然期日中,你为何不守信用,对子骂父,你有成何体统。说罢,我就转身进入家中。

世说新语之咏雪
1.解释"之'的用法
之:1.下车引之(他,代词代元方)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去,到)

1.根据语意连贯的原则,文中句子"楼外天也'的"楼'字用的是否恰当?为什么?如何改? 答;十分恰当,因为句意为是楼外的天空,若去掉"楼",则回十分不恰当.
2.生活中我们常会见到许多奇异的现象,如月食,彩虹,潮汐等,请仔细观察,仿写一段文字.(不要太长,100字左右,白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