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时,经过皮肤所散的热少于高温环境”这个说法为什么错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9 21:31:49
“寒冷时,经过皮肤所散的热少于高温环境”这个说法为什么错误?

虽然说在外环境温度降低的情况下,机体要减少散热,从而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收缩后,比血管舒张时(指同一环境温度下)散热少。
但这时外环境温度低,通过皮肤直接散热要容易的多,这时人感觉到冷就是散热速度快,散热多的表现。 在高温条件下,虽然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但随外环境温度的升高,由血管直接散失的热会愈来愈少。

寒冷时,经过皮肤所散的热少于高温环境
寒冷的时候 外界的温度比身体的温度要低很多 自然界要维持温度的平衡 所以人体要放出热量来给外界 因此放出的热量很多
高温环境 外界的温度相对于寒冷的时候要高 因此放出的热量要少一些

能这么证明么?产热增加的原因在于抵御寒冷,散热增多是前提,倒置过来证明散热多少可以么?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散热快这个前提凭什么冬天产热就增加?
其实毛孔与毛细血管的收缩的确是防御寒冷的一种方式,寒冷状态下的皮肤确实在尽自己的能力减少热量的流失,但是相较于夏天还是流失了更多的热量。

我是生物老师.
反证法:
体温的恒定在于产热与散平衡.试想冬天人的产热是增加的,那么如果散热不增多,人的体温会上升的.

如果这样的话,人会的感觉会认为冬天比夏天还热。。。。你觉得冷就是因为散热太快,皮肤表面的温度太低了。

寒冷时是低温刺激下丘脑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是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但由于皮肤和外界环境之间主要通过温差实现热传递,所以即使减少了散热,还是要高于高温环境下的散热

注:LZ可能把皮肤温度和体内温度弄混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高温环境和低温环境下,皮肤温度更接近外界温度,而非体内相对恒定的37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