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辙韵表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13 00:35:06
歌曲分析与写作 里面的作业

所谓辙韵,就是我们常说的押韵,辙和韵是同一个意思。中国的传统诗歌对辙韵(以及平仄)有很深入的研究和规定,比如一个四句的段落中,二、四句一定是押韵的,第一句也常押韵。辙韵有“十三辙”和“十八韵”之分,前者又是后者的基础.

  演艺界说的“辙韵”,是一种规矩,曲艺演唱,没有辙韵,谁也唱不上口。莫说是唱词,就是“白口”,也得有辙韵。《清官册》寇准上场,定场诗唱罢,“下官寇准。到任以来,此地民情颇为醇厚,左右,将放告牌抬了出去。”这段道白,极有辙韵,换成大白话:“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寇准,到这儿当官来了,这地方的老百姓真老实,哥们儿,把放告牌抬出去也,有告状的来吧。”这还是京剧吗?胡闹了。

  “辙韵”与“合辙压韵”
  汉字的读音是以二十一个声母和三十五个韵母拼和而成的,一个字开头的声母为“声”,收尾的韵母就是我们所说的“韵”。歌谣每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字,经常是用相同或者相近的韵母构成的,这样就会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例如在兰成与买买提红妹合作的《曲苑杂坛》系列节目《新疆妹妹妹提》中曾经用过这样一段歌谣:
  "万里无云阳光明媚,联合国召开妇女大会。谁说妇女没有地位,呸!那是在万恶的旧社会。妇女啊妇女,你创造了人类!可话又说回来了,没有男人也是白废。"
  这里的“媚”、“会”、“位”、“会”、“类”、“废”的韵母,就是相同或者相近的ei、ui、ei、ui、ei、ei,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压韵。位于句子末尾而又产生和谐感的字就是韵脚。
  音韵的区分,随着时代的变迁,前后有所不同。近代以来,戏曲、曲艺中普遍采用民间形成的、根据韵母类别分成十三个韵部的“十三道辙”。依此,用“辙”来称谓“韵”,“合辙”也就是“压韵”。

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