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焘中三国志中孙权的用人艺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2 08:49:25
急求!!!谢谢

三国时代乃“人才一大都会“,而孙权诚可谓用人高手。他虽无曹操之才干,也无刘备之手段,但在用人方面却有其独到之处,为曹、刘所远不及。孙权的江山虽说是父兄打下来的,但创业难,守业更难。作为守业之主,孙权18岁继承兄业,“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这些都得益于他的知人善任。正是由于能够知人善任,才使得其麾下人才济济,灿若群星,接班人茬茬不断。周瑜之后有鲁肃,鲁肃之后有吕蒙,吕蒙之后有陆逊,而且都是年轻有为之士。
孙权用人勇于打破常规,不搞论资排辈,破格选拔新人。他认为谁能胜任要职,就不拘一格提拔重用。如他“纳鲁肃于凡品,拔吕蒙于行阵”,任陆逊于“未有远名”时,并放手让他们在实战中发挥自己的才干。在赤壁大战的关键时刻,孙权独具识人慧眼,对周瑜赐剑加封为大都督,并授予军政大权。正是由于孙权的大胆提拔和重用,周瑜才得以担当起吴军统帅的重任,并且一展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为抗魏保国立下了卓著功勋。《三国志·陆逊传》的卷末评述道:“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在这里,陈寿把“威名未著”的陆逊打败“天下称雄”的刘备,主要原因归结为孙权的“识才”,这是符合实际而又很有道理的。孙权最大的本领是善于用人。陈寿所说“权之识才”,指的就是“守江口”大战前夕,孙权对陆逊的知人善任。当时,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在这大兵压境的紧要关头,孙权确定由39岁的陆逊为主将。但这一决定却遭到张昭、顾雍等人的强烈反对:“陆逊乃一书生耳,非刘备对手,恐不能用”、“逊才堪治郡耳,若托以大事,非其宜也”等等。面对这些反对意见,孙权并没有动摇。他经过亲自考察,知道吕蒙“前破关公,其谋皆出于伯言陆逊”,从而更加坚信“陆伯言乃奇才也”。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提升陆逊为大都督。陆逊领命就任,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一把火烧了刘备七百里连营,终于以弱胜强,捍卫了东吴。这一事实足以证明孙权选贤任能的正确。
孙权在用人上有句名言:“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众之所积也。夫能以驳致纯,不惟积乎?故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志·吴主传》)此话足以佐证他用人的远见卓识。事实正是这样,孙权用人“取其长而避其短”。如他认为鲁肃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