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一词出自哪儿?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5:09:51
为何称烈士?

“烈士”一词,古今皆有,但含义有别。在商代,所谓烈士,虽有“谓以身殉道,而不屈者”之说,但一般常指临危不惧的节义之士,是指活着的人。此后历代,烈士所指基本如上。孔子曾说过:“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勇也。”有时,烈士也指有抱负、有雄心壮志的热,如早操诗云:“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到了近现代,“烈士”一词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抗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政府,对抗战殉难者称为“忠烈”。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人民军队称战场牺牲的指战员为“阵亡将士”。
1947年4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公布实施的《东北解放区爱国自卫战争阵亡烈士抚恤暂行条例》中,首次由“阵亡将士”改称“阵亡烈士”。此后,“烈士”一词的所指便被固定下来蹦沿用至今。
1980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革命烈士褒扬条例》第三条对烈士的范围作了更为明确的界定:“我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在革命斗争中,在保卫祖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壮烈牺牲,称为烈士。”
文章引用自:

烈士
注音:lièshì
释义:
(1) [martyr; fallen hero]∶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烈士纪念碑
(2) [a person of high endeavor]∶有抱负、志向高远的男子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