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帮忙查找文化旅游文资料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8 11:29:03
关于《辽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思考》的论文

哇!这么多好心人都来帮你,呵呵...我马上发你资料
辽宁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研究
对辽宁满族文化旅游开发问题的探讨
辽宁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
基于TOWS分析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以辽宁鞍山为例
辽宁滨海区旅游气候资源评价与开发
辽宁旅游营销研究
辽宁生态旅游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辽宁的旅游资源】

清昭陵全省共有9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鞍山千山、鸭绿江、金石滩、兴城海滨、大连海滨—旅顺口、凤凰山、本溪水洞、青山沟、医巫闾山、红海滩、苇海、望儿山、仙人岛、大青山、赤山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沈阳
沈阳故宫
盛京三陵
【独特的民风民俗】

海城高跷秧歌属于大鼓高跷,是辽南高跷的一支,是民众十分喜爱的民间舞蹈,经过300多年的不断演变,已经形成了舞蹈、杂技、音乐、小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
《海城县志》:"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牛庄古镇三义庙就有高跷、旱船沿街跳舞表演"。在清初,东北的海上贸易主要集中在辽南近海,随后海城古镇牛庄成为当时关内外物资集散地和辽东最早的水上商埠。随着"闯关东"移民的涌入和辽南经济贸易的发展,南北方的艺术也在海城得到了广泛交流。当时秧歌会上的高跷表演还只局限于在跷上耍刀弄棒,艺人称其为"武跷"。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城的民间艺人不断探索、改进了传统高跷的艺术形式和技巧,把中国传统的民间戏剧搬到高跷上,逐步形成了海城高跷独特的火暴、欢快、泼辣、粗犷的表演风格。每年农历正、二月间,扭秧歌、踩高跷成为海城人的民俗之一。
大秧歌,是明清时在继承唐代以来东北大秧歌传统特色而形成的地方乡土艺术。开始时,是少数民间闲散艺人在街头表演的谋生手段,逐渐变成了节庆或庙会期间的娱乐活动。
婚俗:"三天回酒当天走,七天回酒住一宿",新娘子拜完天地后,在要进房门的时候,由两个几辈老人都健在的所谓"全科"人或漂亮的小姑娘或媳妇在一左一右递来两个盛酒的酒壶,这叫"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