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四大内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7:27:48

时间:1992年10月
地点:北京
内容和意义:
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代表党的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

  报告回顾改革开放十四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对于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战略决策作出了郑重的结论。报告把这十四年的实践称为“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指出:这场新的革命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报告把取得改革开放十四年胜利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报告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九个方面: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做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结论。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