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子在汉-清之间有哪些用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3:36:30
主要是风水方面的。
是否与钟蠡一个用处

最早用于陵前正门用

狮子在中国倍受欢迎,被视为吉祥物。在中国古代,不仅官衙庙堂、豪门巨宅大门前,时常可见到一对用以镇宅护卫的石狮子。

据杨宪益先生的《译余偶拾·民间保存的唐〈西凉伎〉》记载:“我国本没有狮子,关于狮子的一切知识原来都是由印度来的。就连狮子的名称原来也是译音。锡兰岛原来梵名为僧伽罗(simhala),意为狮子国,大食人又名其岛为sielediba或sirandib。中文的‘狮子’恐怕不是根据梵文,而是根据大食人读音转译的,这是因为古代南海的大食人为中印文化间的媒介之故。”

那么石狮子又是何时走向民间,成为守卫大门的神兽的呢?这种习俗大约形成于唐宋之后。据程张先生著《元代石狮趣谈》考证:唐朝京城的居民多居住于“坊”中,这是一种由政府划定的有围墙、有坊门便于防火防盗的住宅区,其坊门多制成牌楼式,上面写着坊名字。在每根坊柱的柱脚上都夹放着一对大石块,以防风抗震。工匠们在大石块上雕刻出狮子、麒麟、海兽等动物,既美观又取其纳福招瑞吉祥寓意,这是用石狮子等瑞兽来护卫大门的雏形。后来相沿成习。另有一篇刻录元代地方风俗的文章——《析津志辑佚·风俗》记载:“都中显宦硕税之家,解库门首,多以生铁铸狮子,左右门外连座,或以白石民,亦如上放顿。”这里说的是石狮子出现的最早时间和记录。

将石狮子摆在大门口到底有何寓意呢?民间流传的说法是这样的:

(一)避邪纳吉。狮子最早用来镇守陵墓,在古人心中被视为驱魔避邪的瑞兽。因此,在乡间路口,有时人们会设立石狮子与“石敢当”,希望它们能够镇宅、避邪、保护村寨的平安等;

(二)预卜灾害。在传说中,狮子有预卜灾害的灵力。如果遇到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石狮子的眼睛就会变成红色或流血,人们根据此征兆,便可采取应急避难;

(三)彰显权贵。宫殿、王府、衙署、宅邸等处的守门石狮,常常气宇轩昂、威震八方,显示出主人的权势和尊贵;

(四)艺术装饰。石狮的造型多变,工艺精美,是出色的艺术品。石狮子不仅是古代建筑物不可缺少的装饰品,也是现代园林名胜中常用的装饰品。

在房屋风水方面,石狮子能解除多种形解,亦加强官威或屋主之阳气,过去不少大户人家均摆放一对在门口。如果窗口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