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影视作品总是妖魔化外星人,机器人 回答正确追加100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8 10:08:17
观众也不怎么喜欢,为什么老是妖魔化机器人和外星人?请从各方面解释一下

两个字:票房

只有妖魔化外星人和机器人,才能在电影里制造强烈的戏剧冲突,有冲突就会有斗争乃至战争,有战争才会有各种超现实的故事以及特技效果制造的视觉奇观,有视觉奇观以及离奇的情节才能吸引那些对平淡生活不满的观众走进电影院去寻找刺激。

观众进了电影院,电影公司老板才能赚钱。

呵呵,老生兴之所至,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一家之言,姑妄听之。

也不是全部都妖魔化
比如ET,机械战警等
导演不也认为
他们都跟人一样有好有坏么

机器人

捷克作家恰佩克在1920年时,在《罗素姆万能机器人》一书中创造了机器人(Robot)这个单词。从此以后,科幻界多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机器人。

随着阿西莫夫在长篇小说《机器人与银河帝国》中定义“机器人三大定律”,机器人开始进入千家万户的视野。影视界纯粹以机器人为主题的作品多集中在日本,因为最为畅销和流行的两大机器人动画《高达》和《机器人大战》都诞生在那里,以这两部动画所衍生出来的游戏产品更是不计其数。

而西方的游戏制作者,则多将视野放在更具塞伯朋克(Cyber Punk)风格的机器人小说上。例如菲利普·迪克的《银翼杀手》中的生化人,根据这部小说所改编的游戏和电影都以真实的塑造出未来世界而著称。在《系统震撼》系列游戏中,机器人开始变得像弗兰肯斯坦那样,对它的创造者人类,施加报复。

似乎在游戏中,我们很难看到阿西莫夫笔下的机·丹尼尔那样心忧人类命运,为人类未来谋篇布局的伟大机器人。机器人的终极发展形态,在科幻游戏中,往往都会导致极端反乌托邦的世界末日,在根据哈兰·艾利森著名中篇小说《无声狂啸》(I Have No Mouth, and I Must Scream)改编的同名游戏中,人类灭绝到只剩下五个人,他们被最后的大机器人AM玩弄于股掌之上,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而大机器人也发出感叹:“憎恨。让我告诉你,从我开始生存以来,我多么憎恨你们。充塞我的染色体组的一层层薄饼形晶片有3.8744亿英里的印刷电路。假如把‘憎恨’这个词刻在这3.8744亿英里印刷电路的每一毫微埃上也抵不上我在这一极短瞬间对人类憎恨的亿万分之一。憎恨。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