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详细的说下清朝铸币局的演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21:49:18

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铸行了满文天命汉钱和汉文天命通宝钱,清太宗皇太极于天聪元年(公元1627年)铸行满文天聪汗之钱,背有满文“十、一两”,钱文汉译为天聪通宝。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福临定鼎燕京,户部设宝泉局,工部设宝源局,铸行顺治通宝钱。顺治二年,各省陆续奏请开铸。
  在顺治年间,地方钱局常有变化,根据顺治通宝钱的变化,钱币学界称其为顺治五式。第一式是光背,少量有背星纹。第二式是背面一个汉文局名,计有户(户部宝泉局)、工(工部宝源局)、临、宣、延、原、西、同、荆、河、昌、宁、浙、东、福、阳、襄、蓟、云等。第三式是顺治十年铸行一厘钱,背文有局名汉字和一厘,共计有17种:户、工、陕、临、宣、蓟、原、同、河、昌、宁、江、浙、东、福、阳、云。这式钱中一厘是指准银一厘。顺治十四年,各省铸炉一概停铸,仅留宝泉局、宝源局,钱背为满文:宝泉、宝源,这是第四式。顺治十七年,恢复各省铸钱,背文用满、汉文局名,仅宝泉局、宝源局仍用满文,这为第五式。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宝泉局、宝源局铸康熙通宝钱,背满文局名。康熙六年,恢复各省、镇钱局,规定背满汉文局名,共有22种,其中12种与顺治第五式相同,其余为福(福建)、苏(苏州)、南(湖南)、广(广东)、台(台湾)、桂(广西)、云(云南)、漳(漳州)、巩(巩昌)、西(山西),宝泉局铸有一种康熙通宝钱,熙字少一竖,通字走旁为单点,俗称罗汉钱(图四)。康熙元年,规定轻重如旧制,康熙二十三年改每文重一钱,康熙四十一年改每文重一钱四分。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铸行雍正通宝钱。背满文局名,有宝泉、宝源、浙(浙江)、武(湖北)、河(河南)、昌(江西)、云(云南)、苏(江苏)、南(湖南)、安(安徽)、黔(贵州)、巩(甘肃)、济(山东)、晋(山西)、台(台湾)、川(四川)、陕(陕西)、福(福建)、广(广东)、桂(广西)。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铸行乾隆通宝钱。除宝河局、宝巩局外,其余局保留,背均铸满文,又新增8局,计有直(直隶)、伊(伊犁)、叶尔奇木、叶尔羌、阿克苏、乌什、库车、和田。
  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铸行嘉庆通宝钱,计有19局,背铸满文局名,计有泉、源、直、晋、苏、昌、福、浙、武、南、陕、川、广、桂、云、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