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科举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8:49:16
科举制到底是什么啊??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http://baike.baidu.com/view/18206.htm

跟高考还是有区别,应该说跟公务员考试更相似
一般三年一届,由地区学道(一种官名,如广东学道)负责。考题全国统一,由考官在贡院出考题。之后发往各地,举行乡试(在省会举行,面向全省)。乡试考中者,参加会试(在首都举行,面向全国)。会试考中,就有了做官资格;之后再举行象征性的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
殿试第一名,叫状元。乡试、会试、殿试都中状元,称“连中三元”,极其罕见。一千三百年科举史上连中三元者寥寥可数。

科举制么,就是隋朝首创的一种选官制度,用考试来选拔官吏,说实话,我们现在的高考和科举制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科举制就是以考试成绩来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

科举,即分科举士的意思,源于隋文帝大业元年,在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终于1905年,是我过古代影响最为深远的选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