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一样工资,为什么大多数人更愿意选择更高房价的省会而非小城市?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4:36:21
请说具体一点,可以加分的

生活方便,机会多的同时也会带来更大的压力。中小型城市有更多的发展潜力及更大的就业机会。为什么大家都愿意去大城市呢?拥挤、噪音、高消费。。。。好是中小城市更适合生活。

生活方便,机会多

薪水少于两千,不去;不是大城市,不去……这些不正确的择业观使为数不少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一两年找不到工作。来自辽宁、沈阳两大人才市场的统计,目前在市场上求职者中,半数以上为应届大学毕业生。
8月22日,中联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专家杨建国对这种现象分析时认为,一些错误的择业观使大学生们一次次失去了就业机会。杨教练把大学毕业生择业中经常表现出的失误概括为四种类型。

目标过高型

现象:许多大学毕业生选择工作眼光只盯住大城市,非省会城市的企业不去。另外,还有月薪少于2000元不就业,非外资企业不就业、非自己所学专业不就业,这些严重影响了大学毕业生们就业的成功率。

建议: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固然比小城市多,但是高学历、高水平的人也多,竞争自然也更激烈。相反,一些新兴的中小城市,发展速度快,人才需求量相对比较大,大学毕业生容易获得锻炼机会,有利于其职业成长道路。因此大学生择业时要审时度势,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理性选择自己的就业岗位。有时,不妨弯下腰来,降低择业标准,得到的结果往往是一个惊喜。盲目攀比型

现象:许多大学毕业生对自己能力缺乏准确的把握和判断,表现出盲目攀比的心态,或跟着同学们一起考研、考公务员。

建议: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实际情况,不能和别人攀比。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克服年轻人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想法。送大学生朋友一句话:跟别人学,同自己比。自暴自弃型

现象:少数大学毕业生由于在求职中屡屡碰壁,于是对就业采取自暴自弃的心态,很随便找一个自己并不喜欢或并不适合自己的工作,然后每天不停地抱怨,工作也不认真。

建议:大学毕业生虽然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一些失败,但这未必是坏事,在求职失败过程中,也培养了大学生承受压力的能力。大学毕业生应该把 F ocus(意念的焦点)放在提高实践经验、培养面试技巧、调整求职心态上来。拒绝就业型现象:“校漂族”是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中的一个特殊景观。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