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里可以找到《到哪里寻回中国大学精神?》这篇文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8 14:02:12

每一年高考过后,各个大学的报考总是受到格外热切的关注,一反往年北大清华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势,许多高分考生甚至高考状元纷纷选择投进香港高校的怀抱。与此同时,质疑北大清华的哈佛大教授丘成桐也是数出惊语,还有人高呼“世上已无蔡元培”,更有骇人之语“北大、清华将沦为‘二流’。”在网上广为流传,这些, 不能不让人反思中国大学现有的大学精神和教育理念。

凡是对中国近代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时至今天,就中国大学的改革和发展来说,蔡元培依然是一座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先生一生奔走于教育与革命之间,兼有多种身份,既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亦是几届民国政府的高官,同时还是一位哲学家。然而,蔡元培首先是一位教育家,一位真正的教育家。蔡元培所在的那个动荡年代,是中国教育传统与西方教育思想发生剧烈冲突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蔡元培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独立思想和精神,他提出的“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奠定了北京大学“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精神。

遥想当年,我们也曾有过昙花一现的大学盛景,八十年代的校园风景里,那种旺盛的求知欲,浪漫的青春气息,以及接二连三的“诗歌热”、“哲学热”、“文化热”统统在九十年代的经济大潮冲击下烟消云散。

而今,我们看到的是,大学精神已被实用主义侵蚀得伤痕累累,大学已沦为许多人现实生活的工具,整个知识分子群体很大程度上蜕变成了一群讨生活的高级市井,大学里常常是行政支配学术,连一直被默认为我国教育象征的北大清华也难以幸免,如此这般,中国大学的文化精神将从何谈起,大学怎能不变得工具化、手段化、官僚化,?

在大学里,学生们往往不是想着如何完善自己,而是乐此不疲地进行无聊的攀比和玩乐,在就业压力空前增大的社会条件下,本来就越来越“务实”的年轻人还有几个愿意去固守学院里那张落寞的书桌?而大师级的教授越来越少,大学里越来越多的却是触目惊心的学术腐败!

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世上已无蔡元培!然而接下来的问题便是,我们该怎么面对今天中国的大学改革
邓小平说过,中国的十年改革开放最大的失误,就是教育的失误。而教育改革的失误就误在将教育变成灌输固定知识的过程,而大学仅仅用于指代贩卖毕业证的机关。教育改革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