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陶瓷材料表面电阻率与体积电阻率有什么意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2:10:12
1:测定陶瓷材料表面电阻率与体积电阻率有什么意义???
2:陶瓷材料电阻率的大小与陶瓷材料种类及工艺有什么关系???
两道题目,找不到答案,有人会做吗?

答案尽量详细点。。。
问题都是针对陶瓷材料的。。。。。。
最好把答案分开来答吧,详细点好

体积电阻是在试样的相对两表面上放置的两电极间所加直流电压与流过两个电极之间的稳态电流之商。
体积电阻率是在绝缘材料里面的直流电场强度与稳态电流密度之商,即单位体积内的体积电阻。体积电阻率可作为选择绝缘材料的一个参数,电阻率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显著变化。体积电阻率的测量常常用来检查绝缘材料是否均匀,或者用来检测那些能影响材料质量而又不能用其他方法检测到的导电杂质。

表面电阻是在试样的某一表面上两电极间所加电压与经过一定时间后流过两电极间的电流之商。
表面电阻率是在绝缘材料的表面层的直流电场强度与线电流密度之商,即单位面积内的表面电阻。表面电阻率不是表征材料本身特性的参数,而是一个有关材料表面污染特性的参数。因为体积电阻总是要被或多或少地包括到表面电阻的测试中去,因此只能近似地测量表面电阻,测得的表面电阻值主要反映被测试样表面污染的程度。

陶瓷的起源与发源
中国陶瓷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开始制造各类日用陶器,自从火发明后,烧造出各种汲水器、炊煮器和储藏器,并设计出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各式不同器皿造型,还创造了绳纹、划纹、蓖纹、压印纹、指甲纹、锥刺纹以及堆贴、彩绘、镂空等装饰手法,便陶器在器皿的基础上,发展为原始社会灿烂的艺术之花。黄河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较密集的地区已发现的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夏、周、商三代文化,灰陶占制陶工艺的主流,商代原始瓷器的出现,为陶占制陶工艺的主流,商代原始陶器的出现,为发展到瓷的实际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此陶和瓷形成了各自发展的两个支流。采用纯白的高岭土造器皿,是我们祖先的一大发明。由战国至秦汉600多年间中过出现了第一个文化高潮(陕西兵马俑)。到了汉代有了彩绘陶壶,东汉晚期创造性烧成了青瓷,对人类的物质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三国时期越窑青瓷造型质朴,纹饰单纯。南北朝北朝白瓷的烧成,是陶瓷史上又一件大事,其中白瓷莲瓣罐是后来彩绘瓷发展的基础,也是邢窑、定窑名瓷的先驱。隋、唐、宋时期,正处于中国陶瓷发展中的重要阶段,在继承的基础,唐代的青瓷、白瓷都进入成熟阶段,釉下装饰开始出现,斑驳炫烂的三彩陶开始大量生产。宋代是我过陶瓷发展史上的高峰期,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各有特色的陶瓷制品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