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和巴洛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23:46:25
哥特和巴洛克的区别?

哥特式建筑 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 15世纪流行于欧洲。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建筑形态体现出一种向上的动势。西立面是建筑的重点,典型构图是:两边一对高高的钟楼,下面由横向券廊水平联系,三座大门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满布雕像。正门上面有一个大圆宙,称为玫瑰窗,雕刻精巧华丽。
代表作品: 巴黎圣母院 亚眠主教堂(法国) 兰斯主教堂(法国) 沙特尔主教堂(法国)等

巴洛克 原意是畸形的珍珠 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
代表作品:罗马耶稣会教堂 圣卡罗教堂(意大利)等等

一般介绍西方古代建筑史的书上必然有详细的介绍
建筑类入门的书也会有介绍

请不要说出天安门是巴洛克式建筑类似的话,谢谢

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
哥特式建筑主要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作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等建筑形式,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也都用尖券作主题,使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有机整体。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