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书评,急求!(1200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6:59:01
求大家了!
明天就要交了!

在大地上走了这么久,却发现那些经常不去回忆的往事,竟会随着往事一起,渐渐地沉入脑海深处,无处搜寻了。

我们的童年便是这样,自从和童年告别的那一天起,童年就离我们越来越远——直到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再也看不到了。

我偶尔回味着童年,也只是回忆起一些美好的画面,再加上记忆自作主张的篡改,竟然有如梦境般的效果。至于那些因为天真而做错事,因为与小伙伴处得不好而吵架,因为顽皮而挨打等等的场面,就渐渐地隐去了踪迹。

第一次看《童年》还是在我很小的时候,翻开这本书全然是因为受到标题的吸引,打开书看却觉得文字苦涩难懂,而且我还惊奇怎么主人公的童年会如此地悲惨,以至于我看了一点就没再看下去。

第二次翻开这本书,我已经和童年告别了有一段时间了。通过不同于以往的阅读视角,这一次我终于找到了宝藏,还找到了一位童年的伙伴——高尔基。

高尔基生于沙皇时代的封建社会,他的童年与我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等级”。社会中存在等级,就像人人都被套上了枷锁,无论何时何地总有更高一层的人制约着你,哪怕他们事实上并不比你优秀。这也就是为什么高尔基的童年总是厄运连连的原因了。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高尔基才得以深深地体会到所谓“底层”的人们心中的苦痛、生活之惨淡,继而将这些转变为属于他自己的故事。

《童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主人公自然应当是作者本人,可是在高尔基的叙述下,似乎真正能称为主人公的人只有外祖母。

故事中外祖母是一个温柔和善、聪慧正义,又充满爱心的人,在缺乏母爱的阿廖沙眼中,外祖母正好充当了“慈母”这一角色——他们无话不讲,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这就令我想到,在某种程度上老人与小孩是很相近的——都有着急躁的脾气,都爱尽情地放松自己,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喜爱美好的世界。

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复杂的人性:有为了财产而大动干戈的舅舅们,有一生困苦性格暴躁的外祖父,有追求幸福却未能如愿的母亲,有善良淳朴却英年早逝的小茨冈,有高高在上的上校邻居,有始终虔诚于上帝的外祖母……还有一个天真好奇的“我”。

有一次,在母亲和外祖父争执过后,作者在最后写道:

“许久之后我才明白了,由于生活的穷困贫乏,俄罗斯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