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0:51:16
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怎么解释?

【原文】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解释】
(1)知足、知止:知足,懂得自我满足,对自己力所能及的成绩与福利感到满意,除自力所及之富足外,不贪求分外之得;知止即懂得适可而止。知足是对欲望与目标本身的调整,知止是因应情势而中止追逐。知足为了不辱,短止为了不殆,它们都是出于效益与安全的考虑,是“观徼”而知返的履行
【译文】
声名与身家哪个更为切己?身家与财货哪个更为重要?得失损益如何把持得定?过分的贪欲必然连接着庞大的破费,过多的持藏必然导向沉重的损失。所以,懂得自我满足就不会有挫折,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可以长久行进。
【评析】
在本章,老子首先以排比反诘的方式引发人们的疑情:通常习惯定势的趋求是否太过于没有经过充分的权衡?然后则以得失损益的辩证劝导人们要知足、知止。他说明:人生之旅是一个由多方面的相关追求构成的系统化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保持身心调适,不屈从于偏执性欲利的自我逼迫而匀称行进是非常必要的。

从古至今的解释如汗牛充栋,随便查查书,就能找到解释,有好几种解释,你要哪个,自己去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