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中央研究院有谁留在大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6:56:49

你的问题我喜欢

  原国立中央研究院(1928年6月~1949年4月)是中华民国时期的最高学术研究机构,直隶于国民政府。其任务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实行人文及科学研究,二是指导、联络及奖励学术研究,三是培养高级学术研究人才。设有特任级院长一人,其下设行政、研究、评议三机构。

  1928年6月中央研究院成立后,陆续按学科分科设置各研究所,到1937年抗战发生时为止,已设立物理、化学、工程、地质、天文、气象、历史语言、心理、社会科学及动植物等十个研究所。理、化、工三研究所设在上海,其余各所均设于南京,并在南京成贤街旧法制局内设立总办事处(北极阁新址落成后,办事处迁往新址办公),以办理全院一般行政事宜。抗战期间,中央研究院各研究所分设于重庆、北碚、李庄、昆明四区。抗战胜利后,数学研究所筹备处、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动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医学研究所筹备处、工学研究所、心理学研究所等八单位,暂设于上海,总办事处及天文、地质、气象、历史语言、社会科学等五研究所,共六单位,设于南京。

  中央研究院设院长一人,综理全院行政事宜一人,承院长之命,处理全院行政事宜。研究所设所长一人,由院长在该所专任研究员中聘任。研究人员分为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和练习生(或研究生),工作需要时,得设编纂、技正、技士若干人。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工作,包括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理论科学三类。中央研究院的首任院长是蔡元培,继任院长为朱家骅。总干事先后为杨杏佛、丁文江、朱家骅、任鸿隽、傅斯年、叶企孙、李书华、萨本栋和钱临照。

  中央研究院设有学术评议会,为民国最高学术评议机构。1935年6月19日,成立第一届评议会。李书华、庄长恭、周仁、王家楫、谢家声、丁文江、竺可祯、汪敬熙、王世杰、胡适、李济等42人当选为评议员。1948年4月1日,中央研究院第二届评议会第五届年会选举产生第一届院士81人,其中数理组院士28人,生物组院士25人,人文组院士28人。

  1948年12月,中央研究院开始向台湾搬迁。除总办事处、数学以及历史语言研究所较完整地迁台外,其余各研究所大都留在南京和上海。在中央研究院81名院士中,迁至台湾的仅有凌鸿勋、林可胜、傅斯年、董作宾、李济、王世杰、吴稚晖7人,在国外的有陈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