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姓氏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9:14:12
德川秀忠的儿子应该姓德川,例:德川家光,德川忠长,为什么三子叫保科政之,不姓德川呢?

这不是姓氏问题,这是历史问题,一般是和中国一样继承父姓.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过继给别人,日本很流行这么搞的.比如日本战国时期的毛利元就的三儿子就叫小早什么什么..是因为他过继给了别人

保科正之(1611年6月17日-1673年2月4日),江户幕府二代将军德川秀忠三子,母亲为侧室阿静(净光院),幼名幸松。由于秀忠的正室崇源院是善妒的女人,而秀忠自己又是个怕太太的男人,因此在幸松出生以后,不敢养在城里,便将阿静与幸松母子托给武田信玄次女见性院照顾。后来见性院将幸松养育到七岁时,又将正之交给和武田家有关系的保科正光做养子。
保科正光没有儿子,虽另有养子,不过在收幸松做养子后,就让幸松当自己的继承人。1629年正之十八岁时,因为秀忠的正室已死,正之才第一次与秀忠正式见面。两年以后,正光过世,正之继承信浓国高远藩三万石。秀忠死后,其兄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对他颇为看重,先是于1636年让他拜领出羽国山形藩二十万石,在1643年又拜领陆奥国会津藩二十三万石,会津松平一族后来一直存续到幕末。
1651年,家光临死之际,把正之唤到枕边,将四代将军德川家纲托付给他。正之感念家光的重视之恩,在1668年时写下了「会津家训十五个条」,其中载明「会津藩是为了守护将军家而存在,如有藩主背叛则家臣不可跟随」,后来的藩主与藩士们都遵守这些条规,一直到幕末的藩主松平容保也持续遵守这项遗训,因此后来幕末时会津藩成为佐幕派的中心。
1669年,让位给其子保科正经,1673年过世,享年六十一岁。因为他生前曾向吉川惟足学习神道,所以他的后事按照神式办理,其灵社号为「土津灵神」,其墓在福岛县耶麻郡猪苗代町的见弥山。
在他生前,有人劝他从幕府方面改用德川一族的本姓松平氏,但他为了感念保科家对他的养育之恩,不愿更改其姓,终生都姓保科。一直到三代藩主松平正容时,才改回松平姓,以及使用德川家的葵纹。
正之同时也是个很热忱的朱子学徒,以朱子学术做为统治的基础,不但确立了身份制度的固定化,还大力推行男尊女卑的观念。他受山崎暗斋的影响很深,再加上向吉川惟足学习神道的关系,使他走上神儒一致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