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到孝德的故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4:56:55

孝道能充实自己的生命的立足点,导引生命之旅的方向,涵养着无限人生境界的价值意义。当今之世大谈孝道看似过时,但却是最合乎人性潜能发展的秘诀,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品德。
夫孝者,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德之基也。
生育之恩,浃乎宇宙,顾复之德,等同昊天。

人生的理想是终极关怀。我们伴随父母走过老年,看着他们肩膀不再坚实,头发日渐花白,甚至不时病痛,但是,他们的心灵经过岁月的洗鍊,自然发出一种光明,可以烛照烦嚣的世事与人情。老人是人类的宝藏,越有传统的文明越重视老人。国人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实在是深富智慧之语。一个不敢正视衰老、病痛与死亡的人,显然是不够成熟的。尤其在陪伴至亲的父母面临这些困境时,我们自然会对生命作一整体而深刻的反省,由此确立自己更真实的人生信念。
家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延续传统理念的基地,我们的生命意涵从中得到滋养、成长、成熟,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也从中得到启发与实现。因此,体会爱自亲始,甚至推己及人,这其实正是每一个人内心所向往与渴望去完成的,也是彰显人性与真正的自我实现。
耶稣基督曾说:“就世人来看,是我被钉在十字架上,依我看来,是世人被钉在十字架上。”
也许,我们真的把自己钉死在外化不觉的意念上,把人性本具的良知良能钉死在竞争无情的物化生命里,让蕴含永恒价值的真实自我深陷于生灭不实的妄求空想旋涡中。
现代人很少能如此觉醒,今生如此,生生世世如此。心灵若是不能觉醒,就无力省察体验,充满内在生机的价值生命就无从发展,只剩下仅由外来移植未经消化的知识所拼凑而成的自然短暂存在生命,这时生命意涵就会因人格外化而萎缩成为“我就是我所有的一切”,当别人问我“是”谁?所得得答案可能却只是我“有”什么。人性本心(内在自我)如果消融于外在的名利权位,人生理想终必完全落空,人生幸福也将毫无保障,因为人所拥有得一切都只是暂时借用得,等到时移势易,甚至垂危临终时,我还真的“有”些什么?觉醒著如此匮乏不堪的存在意涵,这简直是个痛苦的束缚!
任何人若不能从个体的自然生命活出群体的价值生命,若不能超越个体存在的孤立,觉醒人性共通的存在价值总体,人性本质最深切的要求——终极关怀(道德实践),将无力实现,人性的价值潜能也将因缺少心灵的互动启发而无法成长显现。人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