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老师能告诉我在货币银行学中,M1,M2,M3分别是什么?中美两国之间的定义有什么区别么?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7:44:34

货币供应量 按流动性划分为 M0、M1、M2、M3四个层次;

  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M0 --流通中的现金

  M1 -- M0 +企业单位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 ;

  M2 -- M1 +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M1 是狭义货币供应量, M2 是广义货币供应量; M1 与 M2 之差是准货币。

  =======================================

  中美两国的区别:

  在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中M1=现钞+支票;M2=M1+储蓄存款。而在英国的银行体系中还有M0、M3等项目。根据我们国家统计局的公开资料,我国是以M0、M1、M2为框架体系。其中货币总量:M0、M1、M2。
  M0=流通中现金
  M1=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
  M2=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毫无疑问,我们是模仿国外的所谓现代银行管理、统计体系设立的M系统。但我们多年了的M系统仅仅是模仿,而没有实际经济意义。

  比如,中美两国的M系统,若M1数值相同,则美国的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现钞就是M1,而中国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现钞则要远远小于M1。这个差别使中国经济单位没有足够的流通货币,而美国相对于中国则有充裕的货币。

  造成这个差别的原因在于,中国的支票不能直接兑换成现钞,尽管它是货币。

  再比如在M2项目下,若M2相同,则中国的储蓄额很大,但流通的、有实际经济意义的货币却很少,因为中国的M2被高额储蓄占掉了,而美国却几乎全部是M1(美国储蓄率很低)实际也就是全是M0,即决大部分是现钞,市场有经济意义的货币充足。而中国却是市场严重缺少有实际经济意义的货币。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一直倾向于使用M2来调控货币的原因。

  中国金融界无论是理论家还是主管部分一直有一个非常固执和愚蠢的见解,认为美国人不储蓄。其实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