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9 23:38:23

资源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为了解决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来的资源供给不足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两大压力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社会的生产以物质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社会的消费以节约的方式进行。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用最小的资源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用。在国家和区域层次,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用同样多的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物质产品供给;在企业层次,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用同样多的资源生产更多的产品,满足社会更大的物质需求;在居民家庭层次上,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用同样多的财富满足人们更多的效用。

  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社会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不对自然生态和环境产生破坏,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增长的社会发展模式。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经济活动不产生负的外部效果。在国家和区域层次上,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有一种社会组织和实体,对经济活动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环境无害化处理,把社会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自然能够净化的能力范围内;在企业层次,要求企业以清洁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不排放废弃物;在居民家庭层次,把消费所产生的废弃物降低到最低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诗·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其意是讲,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制定了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十六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这样的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十六大对小康社会的规划,继承了邓小平小康社会的思想,同时又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小康社会的思想。其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纲领?熏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在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前进的方向。

  现代产权制度

  产权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出现的经济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