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二战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7:21:30
二战中德国入侵苏联的时候应该是从二者在波兰的分界线进入的,按道理说苏联已经占领了波兰的部分领土,有了一定的缓冲地带,怎么还是会被打的措手不及?

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和德国方面的战略欺骗(或者说德国也未完全做好战争准备,如德军的棉衣问题,和机械的防冻问题),使苏联最高统帅部认为德国只有在拿下英国(或做好充分战争准备)以后才会东进。

2、苏军的部署也是进攻型的,只是德军先进攻打乱了苏军的部署,在加上斯大林的“大清洗”运动,严重的削弱了苏军的指挥应变能力(许多指挥官都是越级提升,不具备相应的指挥才能)致使苏军不能快速有效的改变部署以抵抗德军。

3、斯大林的独断独行,不听朱可夫等高级指挥官的意见,犯下了许多严重的战略失误。如不许后退,让步兵反击装甲、坦克的进攻,致使大量苏军被俘,牺牲。

4、苏军对于闪电战了解不够,部队大部集中于边境线一侧,而没有建立大纵深的防御体系,导致德军突破边界后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

5、苏军当时武器装备综合落后德国,先进的武器装配量太少,还有不懂装甲集团在战争中的快速突破的作用,而把坦克都是分散到步兵中使用,不能发挥坦克应有的作用。

因为当时,德国为了不受干扰的闪击欧洲,所以提前跟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苏联就没有防备德国。所以正如1楼所说,德军入侵苏联的时候苏联的领导人在很长时间内并不相信。

苏联对德国有防备,但时间估计错误,而且,苏联遭受攻击后,下达的第一个命令竟然是反击

1、德国方面的战略欺骗做的到位!苏联西方方面军司令官巴普洛夫大将一直认为德国不会贸然进攻苏联,一线部队戒备松懈。

2、德国情报部门诱使苏军反间谍部门误把自己的多位高级将军作为德国间谍而“清洗”,严重削弱的苏军的指挥应变能力。

3、苏联最高统帅部对于开战时间的误判,认为德国只有在拿下英国以后才会调头东进。

4、苏军保守,对于闪电战了解不够,部队过于集中于边境线一侧,而没有建立具有大纵深的防御体系,导致德国坦克一旦突破边界,就势如破竹。

5、苏军当时武器装备落后德国,无论空军还是陆军主战装备都落后德国很多,最主要的战斗机方面苏联的依-16在速度、飞行高度、航程、火力等方面均不如德国的梅-109;而当时最先进的T-34/76型坦克也只装备了1000多辆,且是分散使用,不能有效聚成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