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古诗词当中“炼字”的例子,加上具体的鉴赏,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9:59:06

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敲字先拟的是推字。但推字无声音,而敲点明了声音,为月夜营造了一份静谧,此为以声写静的方法。同时,有敲门者,必有应门者,如此深夜,二人相约于此赏月、吟诗,真可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又让人想到,白居易的邀友小饮的诗:“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所以敲字比推字好。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几易其稿,先拟到、过、遍等字,后定为绿字。此绿字本为形容词,此处用作动词,一语双义,一箭双雕,既写出了颜色,又写出了变化,还带有一丝暖意。实乃妙手天成。
郑谷:诗人齐己有《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认为既然叫‘数枝’就不是‘早梅’。不如改为‘一枝’。齐己认为郑谷说的非常有道理,不仅改了诗,还称郑谷为一字师。
元代萨天锡有诗“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脍炙一时。但有一个老头却认为写的不好。因为,上下联相同位置的“听、闻”二字,是一个意思。”所以应改为“看天竺雨。”萨怀疑这个“看”字没有所本(即前人没有这种用法)。老头举出一例“唐人有‘林下老僧来看雨’。”萨才信服。
古人关于炼字曾有句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又说“吟安一个字,捋断数根须。”还有“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可见这是很重要的,诗人大多有这样的例子,流传下来却不太多。以上几则,愿对您有用。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