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有关文言文的题,拜托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1 11:06:54
1举例说明孔子的所主张的学习态度 和学习方法
2关于《鱼我所欲也》一文的论点,有的说是“舍身而取义”,有的说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你的看法是什么?说说看。
3从《生于忧患,死于安了》全文看,作者强调或议论的重心是“生与忧患”还是“死于安乐”?说说你的看法。
4曹刿为什么要“论战”?从“曹刿论战”这件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5邹忌是如何说服齐王的?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6读了《出师表》,你最欣赏诸葛亮哪一点?说出理由来。
7作者在《桃花源记》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我们今天应该怎样看待这个理想?
8《三峡》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文章最后为什么要用名歌作结尾?说说你的理解。
9《马说》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借“马”来说好在 那里?
10《陋室铭》一文以句为主,散结合。请你结合例句说明这种写法的优点及作用。
11《小石潭记》是一篇单纯的写景文章吗?说说你的理解。
12请举例说明《岳阳楼记》的写作特点。
13一个“乐”字贯穿《醉翁亭记》的始终。那么请你说说,作者都“乐”了些什么,又为何而“乐”呢?
14《爱莲说》中的莲具有那些象征意义?请你逐一加以说明。
15作者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为何发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的感情?另外作者说自己是“|闲人”,这里作者所要情调的意思是什么?
16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如果作者只说“嗜学”是否话题更集中?作者当时的情况与现在的“穷家富教”相比,根本的不同是什么?
希望大家把每一道题都认真回答,好了可以追加谢谢~!!

1.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由此看出孔子的学习态度是敏而好学,方法是不耻下问。
2. 舍生而取义”。 因为这篇文章在开始的部分都是在说“舍”与“取”的道理,一句“贤者能勿丧耳”就证明了——“舍生”是人的本心
3. 文章哪的中心论点是:恶劣的环境能激发人的潜能,使人取得生存和发展:优裕的环境能消磨人的意志,导致人的颓废和堕落。
4. 为何: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处于防御地位。曹刿向鲁庄公献策,终于在长勺之战中,使弱小的鲁国击败了强大的齐国的进攻。启示:曹刿本是个社会底层的处士,想到“肉食者鄙”,怕误国误民,不顾乡人的劝阻,毅然入见。鲁庄公显得极有民主的作风,不但接见了他,更加非常认真地回答了曹刿连续追问。我们应该发扬民主作风,广开言路。
5. 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与邹忌的处境相同。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启示:要会委婉劝说他人,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6. 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7. 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即远离战乱,社会平等,人民安居乐业。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但是今天的我们可以努力去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8. 表达了打渔人的困苦生活。
9.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好处是【更生动】不好意思不知道
10. 开头:比喻
结尾:引用
11. 不是,还有被埋没于南荒的愤懑不平。
12. 据史料记载,滕子京函请范仲淹作记,特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并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但《岳阳楼记》却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篇看似闲笔漫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