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料记载的中国大地上出现的第一座城市是哪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0:48:54
如题有史料记载的中国大地上出现的第一座城市是哪里?形成于多久?现在是否还存在?

西周的丰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宏大、布局整齐的城市,位于西安西南沣河的两岸,丰京在西,镐京在东。具体来说,丰京在沣河西岸的马王镇一带,镐京在沣河东岸的斗门镇一带。尽管经过考古发掘,尚未发现丰镐的城墙,但丰京和镐京的具体范围已经确定,证明丰、镐二京相距甚近,实际上一桥相通,是一个城市的两个不同功能的分区,完全可以以丰镐相称。

关于丰镐的平面布局,虽然考古上尚未证实,但文献记载的却十分具体,可以看作是对中国城市平面布局的最早、最完整的记载,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因为它一直指导着中国都城的平面布局,被视作中国都城平面布局的经典。这就是《周礼·考工记》。关于《周礼》的成书时代,一般认为在战国,但这并不否认它记载了西周以来最完整的典章制度,开创了中国典章制度的先河。《考工记》说:“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里的国也就是国都。它是一座方形的城,即方方九里之城。其总体布局为城的每面有3个城门,即都城12门。有南北向的街道9条,东西向的街道9条,即九经九纬。也就是说,通向每个城门的有3条平行的街道,构成左出右入,车从中央的街道格局。经涂9轨,指经纬之途皆“容方九轨,轨谓辙广……凡八尺……积七十二尺,则此涂十二步也”①。一步按1.4米计,则每条街道的宽度为16米左右,也是相当宽畅的。左祖右社,指祖庙建在东边,社稷坛建在西边,左右对称。面朝后市,指朝廷要建在王宫南面,或指宫殿大门向南,市场要建在王宫北面,即朝廷在前,市场在后。市朝一夫,指市场的大小如一夫之地,即方百步,东西、南北各长140米左右。由此证明,周代对市场的设置已极为重视,划出一定区域作为交易市场,面积达0.02平方千米左右。据说这种布局是最理想的制度,即“左者人道所亲,故立祖庙于王宫之左;右者地道所尊,故立国社于王宫之右;朝者义之所在,必面而向之,故立朝于王宫之南;市者利之所在,必后而背之,故立市于王宫之北”①。除上述街道、祖庙、社稷坛、王宫、市场外,其余的地区应该就是居民区。对居民区如何称呼,怎样划分,《周礼》并未提及。按照方形城市的惯例和周原考古所挖掘的早周的房屋遗址看,应该是方形的小区,可能以里相称,因为闾里是中国人居住区的最早称谓。《说文解字》:“闾,里门也,从门,吕声。《周礼》,五家为比,五比为闾。闾,侣也,二十五家相群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