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残多情污梵行,入山又恐误倾城。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0:49:44
有没有高人知道?

全为诗: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仓央嘉措,公元1683 年生于藏南门隅地区一户信奉宁玛派佛教的农民家庭。15岁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 9月自藏南到拉萨,途经朗卡子县时,以五世班禅罗桑益喜为师,剃发受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10月25日,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学习佛学、天文历算、医学及文学等,对诗的造诣很深。

通常转世灵童在五、六岁就已坐床成为活佛,而仓央嘉措已经14岁才开始作为一位法王的学习和生活。他的童年及少年时光是在民间无拘无束地度过的,突然间远离故乡、亲人,面对大量的经书和修行,身边只有僧侣,仓央嘉措的苦恼可想而知。仓央嘉措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红教)佛教,教规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达赖所属的格鲁派(黄教)佛教则严禁僧侣结婚成家、接近妇女。对于这种清规戒律,仓央嘉措难以接受。年轻胆大的他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屡屡“行为不检”、“不守戒规”。

一天他微服出行,化名荡桑汪波到拉萨街头,结识了漂亮姑娘仁珍翁姆。难以隐藏心里的爱情,他写道:

接受了她的爱,
我却牺牲了佛缘。
若毅然入山修行,
又违背了她的心愿。

他最终选择了爱情。1703年,仓央嘉措回绝了五世班禅授的比丘戒。仓央嘉措到扎什伦布寺访问五世班禅时,正式向班禅回绝了他过去所受的沙弥戒。以后他改名化装常在拉萨的公园和居民中游玩,接触了许多平民,并来往仁珍翁姆家中。在这些日子里,他写出了大量优美动人的爱情诗歌。

这一时刻,西藏的政治矛盾已经极其尖锐。蒙古人在西藏的统治者拉藏汗桑为了取得对西藏的统治地位,从政治、宗教、经济上联合起西藏的主要僧侣和贵族,与藏王桑结嘉措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705年7月,爆发了蒙藏两军之间的一场恶战。结果桑结嘉措被俘,不久被处死。拉藏汗向康熙皇帝进言仓央嘉措的种种“劣行”,借以皇帝诏,将仓央嘉措解送京师。关于仓央嘉措被黜后的命运有多种传闻:在解送京师的途中,行至青海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藏族自治州)湖畔圆寂。一说病死,一说被杀,没留下尸体,时年仅25 岁。另一说法则是仓央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