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刘某,男,31岁,农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1 02:17:51
被告人:刘某,男,31岁,农民。

1991年6月,被告人写信给当地一专业大户,“借3万元钱给我买汽车,5日后下午5时40分你一人到某公园假山后找我,如果不带钱或带来他人,小心你女儿。”5日后,被告人按自己定的时间来到某公园,远远看到假山旁有一人提包在等人,在他试图接近该人时,发现公园内游人较多,且假山旁经常有人出现,于是,他在公园内转了3小时左右,终未接近该人,最终放弃,走到公园门口处,被公安机关抓获。
[问题]
犯罪中止应如何认定与处理?

这不是明显的犯罪未遂么!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犯罪中止有“自动放弃犯罪”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两种类型。

一、自动放弃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出于自身意志而放弃犯罪的行为,所谓出于自身意志,是指犯罪分子出于自身认识的主观因素,而非出于非主观因素的外在因素而自动放弃犯罪的。如某人意欲行凶杀人,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出于自身原因而放弃了行凶杀人的犯罪行为,某人的行凶杀人犯罪行为目的未达到,未达到目的的原因不是外在因素所致,而是在完全有条件达到行凶杀人的犯罪目的之前,出于主观原因而自动中止,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出于自身的原因结束了犯罪行为,同时又积极作为、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如某人意欲行凶杀人,并向被害人背后猛刺一刀,致被害人重伤,丧失反抗能力,这时他完全有条件再向被害人刺一刀、二刀……,直到被害人死亡,但他在猛刺一刀后,由于自身原因,仍掉杀人的刀,背起被害人直奔医院,由于抢救及时被害人脱离危险并康复,犯罪分子在有条件杀死被害人时自动放弃行凶杀人目的而积极抢救被害人,有效地制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对犯罪中止的犯罪嫌疑人,刑法认定应负刑事责任,对出于自身原因而采取中止犯罪的犯罪嫌疑人,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刑法免于处分,造成后果而又积极抢救,有效地避免了犯罪结果发生的。刑法给予减轻处罚。

啊呀,这怎么算犯罪中止呢?如果事情真如你所说,这显然不成立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犯罪中止必须是自动放弃犯罪:第一,必须要求行为人自认为能够继续实施和完成犯罪(主观上认为即可,不论客观上能否继续),第二,要却是出于自己意志而自动放弃犯罪。只要是出于自己意志,不论动机是什么。

被告人显然是因为当时情况不允许而未能继续实施犯罪不得已而停止继续实施,完全是出于自己意志以外的原因,当然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已经构成敲

被告人:刘某,男,31岁,农民。 被告人刘某,男,25岁,农民。 被告人张(男,20岁)与被告人赵(男,19岁) 哥哥 姐姐偶好伤心 失恋怎么办 我是男的 我是农民 20岁 男,46岁,农民,腰疼,曾有一次尿过床。 被告人***,男..............,----年--月-日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县公安局取保侯审. 案例被告人刘某农民。家境贫寒而萌生以气功和“祖传秘方”主治不治之症等欺骗手段生财的念头。 我是农民,23岁,男,我从小到大腰容易累,干一点活就很累、酸,蹲一会儿也会头晕。请问为什么? 最大的结石直径2.7厘米,一点感觉都没有,要开刀吗?不开刀会有什么后果?(58岁,男,农民,力气活) 法院4月27日,将判决书下达刚满18岁的被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