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代到元代皇权不断加强,请用宰相只能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9 21:10:30

仅供参考

从汉代到元代皇权不断加强,请用宰相只能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

回答一
①“汉承秦制”。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袭秦朝,但又有所变化。皇帝制度,是承秦制继续实行,但又在秦朝基础上,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皇帝名号、礼仪、皇位世袭等制度。中央行政设三公,秦时即有,汉朝亦设,但到汉武帝时又形成了“中朝”决策机构,尚书令的权力日显重要。以丞相为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演化为执行机构,被称为“外朝”。东汉光武帝时进一步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台的权力,“虽置三公,事归台阁”,这些又是与秦时不同的。

② 三省六部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时三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既有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可说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而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立的六部,则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使此后历朝都基本沿袭了这种制度。

③ 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宋朝时的三省六部有名无实。统治者鉴于唐朝藩镇割据局面,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以进一步加强皇权。辽代“藩汉分治”,分设南面官和北面官,分别统治汉人、渤海人和契丹人及其他少数民族。

④ 元朝在中央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元朝综合汉蒙政治制度,设立了中书省和枢密院,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和最高军事机关。同时又设置了统领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的机构宣政院。元朝在加强皇权方面又有了新发展。

专家提供:
回答者: 贺显华 - 高考历史

回答二

汉朝后设左右丞相,分化丞相权利
唐朝设三省(即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职,还分尚书左右仆射,也是相职,这使得丞相权利不在集中,权利越分越细.

宋朝的高级机构非常混乱(和现在有的一拼)
宋朝的丞相官职为“同平章政事”,副丞相为“参知政事”宗元丰改制后,名义上恢复三省长官,但是,都是虚有其名。以尚书省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作为丞相,名义上是三省,实际上是合三为一。
关于宋朝官职不多说,太复杂了,说白了宋朝的官制是正官,职官+差官,正官无权管事(比如尚书,丞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