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孔子对“乐”的认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4 23:55:26

在孔子时代,诗与乐都与礼有关。《礼记·仲尼燕居》载,子曰:“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礼不动,无节不作。不能诗,于礼缪;不能乐,于礼素;薄于德,于礼虚。”所以孔子论《诗》常与乐相提并论。
乐本来与儒家的“乐教”有关,孔子很重视诗教、乐教、礼教,开门授徒,对音乐教育尤为用力。他认为,人之学,应“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音乐为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以音乐为其学习的最终完结。但是,孔子决不限于论乐问题,而是由此深入论及人的情感体验、内心之乐等问题。《论语·阳货》曰:“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孔子用音乐表现其人生,经常以自己的音乐观表现其人格与性灵。
在远古时代,音乐、舞蹈与歌诗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原始的图腾活动,这些早期的巫术礼仪、原始歌舞也包含着人类其他艺术形式的萌芽。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音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孔子诞生前,中国的乐舞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准,尤其是周代,集前代乐舞之精华,制有云门、大咸、大韶等六种乐舞。而“周礼尽在鲁”,相传孔子曾修订过《乐经》,后失传,这些条件孕育了孔子的音乐思想。
孔子对音乐具有浓厚的兴趣,据《韩诗外传》、《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曾“击罄于卫”,“取瑟而歌”;曾“访乐于苌弘”、“学鼓琴于师襄子”,说孔子向师襄子学弹琴,在未“得其曲”、“得其数”、“得其意”、“得其为人”之前,一而再、再而三地婉言谢绝师襄子关于更换新曲目的建议,刻苦专一地练习,直到对乐曲的内容、乐曲的规律和形象都有深刻的理解为止,令师襄大为叹服。
孔子经过很长时间刻苦专一地学琴,练习,在不断加深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才“有所穆然深思”,“怡然高望而远志”,直到悟出“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的结论。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特别是“困于陈蔡”时,还“七日弦歌不衰”。
他对音乐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有着深刻的认识。例如:“在齐闻韶”后,他感慨于韶乐的表现力说,“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听鲁国乐师“挚”的演奏,孔子说,“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孔子到武城,听到弦歌之声,向弟子发难“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回答“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孔子对这个回答非常满意,由此可看出孔子对乐的熏陶和影响作用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