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洋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3:29:37
在鸦片战争以后,出现了洋行,那么什么是洋行呢?它的性质是什么性质?主要内容是什么,并且是否都是洋人开办的。

“洋行”外国商人在旧中国开设的以代理进出口贸易为主的各种行号。后期亦向工矿、铁路等生产领域扩张。根据现有资料,出现在中国的第一家外国洋行是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在广州开设的柯克·理德行(Coxreid&Co)(一说17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过洋行)。以后,外商代理行号迅速发展,至鸦片战争前夕已达150余家,英商查顿、颠地两行居于垄断地位。这些洋行主要经营非法的鸦片贸易。大行号一般都拥有自己的飞剪船队和保险机构。鸦片战争后至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洋行仍然主要依靠鸦片走私、掠骗华工、贩卖人口等暴力掠夺手段积累财富。洋行还大肆进行走私贸易。正是暴力掠夺奠定了洋行财富的基础,许多大洋行的垄断地位就是这一时期形成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通商口岸的增辟和内河航运权的取得,外商对华贸易迅速扩大,洋行围绕着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投资于轮船航运、船舶修造、码头仓栈、保险、银行以及为商品贸易服务的加工制造业等。一些洋行资本集团开始形成,如著名的英商怡和洋行,在代理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还与香港黄埔船坞公司、香港火险公司、怡和银行、香港九龙仓栈码头公司、上海顺泰码头公司等保有资本关系;美商旗昌洋行以旗昌轮船公司的运输贸易为中心,还有扬子保险公司、旗昌船厂等企业。这些洋行大班都成了新一代“巨富”。甲午战争后,洋行势力空前扩张,由1894年(光绪二十年)的552家陡增至1911年(宣统三年)的2863家,1913年又激增至3805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日本洋行,至辛亥革命前已远远超过英国而居于首位。代理进出口贸易依然是洋行的主要业务,势力已遍及广大内地地区,内地的非通商口岸地区也有洋行的非法活动。军火贸易发展成为洋行代理业务的重要内容,仅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袁世凯一次就向德商订购价值达200万两的军火。这一时期,资本输出在洋行业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主要是对清政府的政治军事借款,以及各地的实业借款和铁路借款。据统计,1894至1912年,清政府的借款高达库平银12亿余两。参预借款的虽然以外国银行为主,但也有大量洋行参加,有些银行本身就有洋行投资,或者是由洋行创办的,与洋行关系密切,有些借款则完全是由洋行出借的。洋行商人还不断地投资设厂,业务范围已远远超过甲午战前的为商品贸易服务的行业,进入了纺织、矿山采掘、冶炼、烟草、铁路修造等重要生产领域。通过这些投资,外国洋行剥削和掠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