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3 01:27:33

外交官是为一个国家从事外交事务的官员。广义地说,外交官不仅指常驻国外的外交使节,还包括在国内处理外交事务的官员。此外,现代外交官还分职业外交官和非职业外交官。所谓非职业外交官大多由政治家担任,属于政务官,一般负责组建一个业务班子协助最高决策者制定外交战略和政策;职业外交官则是处理具体涉外事务的官员。中国古代外交官到晚清政府时出现的现代意义上的外交官群体这一转变过程起步艰难,发展缓慢。

尽管清政府早在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设立由两广总督兼任的“五口通商大臣”,以负责通商交涉事宜,但真正意义上的外交官的产生应以1861年(咸丰十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为起点,理论上说,其办事人员就是外交人员。办理一般业务的主要行政人员是章京,主要来自内阁部院军机处等处。这些章京来总理衙门后仍保留其原任机关的职务,最初均办理与其原任机关相关的业务,换言之,这是一种合署办公的方式。这种方法虽然简便,但不易协调,于是后来采用分班办事的方法。到1864年(同治三年)又采取分股办事制,按照交涉对象和职能先后设有英、法、俄、美、海防五股。整个看来,总理衙门是一个庞杂的外务系统,由一帮旧式官僚构成了清政府“外交官”的主体。

在派遣驻外使臣方面,总理衙门订出《出使章程十二条》,主要内容有:出使各国大臣由礼部颁发“大清钦差大臣关防”,任期为三年一期;使臣分头、二、三等,办理伊始,一律暂作二等;各使所带参赞、领事、翻译等员,由各该使酌定人数,开列姓名,存总理衙门查核,亦以三年为期,期满后堪任用者,由继任大臣酌留;使臣有紧急事件可随时上奏,寻常事件函咨总理衙门转奏。使臣通称“钦差大臣”,说明担任这一职务的只能是清廷官员。在中国国际地位急速下降的情况下,他们的使命在于抵御列强各种形式的侵略,挽救行将就木的大清王朝。

就外交人员的培训而言,清政府始终没有设立专门培养外交人才的机构,也没有制定一套培养外交人才的具体方案。值得一提的是,1862年设立的京师同文馆和1901年“总理衙门”改制为“外务部”后设立的储才馆一定程度上担负了外交人才培养和储备的任务。

既办外交,语言的沟通便是首要的技术问题。主办洋务的奕欣意识到:“查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难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