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本位”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2:00:09
详细一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些在小时候耳熟能详的励志口头禅,实际上是"官本位"思想的真实写照。中国是重"官"的社会,人们都想当官,又都怕官,"官本位"的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什么是"官本位"?"官本位"首先是一种体制设置和制度安排。"官本位"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在封建社会,王侯将相,官分九品,形成庞大而严密的"官本位"体系。整个社会纳入国家行政系统的体制结构,所有的人、所有的组织和部门,都分别归入行政序列,规定其等级,划分其行政权限,并最终服从统一的行政控制,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封建制度下的官僚制度和社会权力结构严格而又系统,高度集权而又等级森严,全社会就是一个以行政权力搭建起来的金字塔,塔的顶端就是皇帝。在这个宝塔形的体制结构中,等级森严,上尊下卑,界限分明,不容僭越。官越大权越大,享受待遇就越高,地位就越显赫。上下级之间不是双向互动运行关系,而是下级完全隶属于上级,一切听命于上级;对下级官员说来,一切只对能决定其个人命运的上级官员负责。在单一行政化的体制下,不是整体的规则、秩序和法理的统治,而是个人的统治;不是法定程序支配,而是"长官意志"支配;不是"法治",而是"人治"。在现代社会,当官仍然有特权,可以获得比别人多的利益,可以得到人们的尊重,还可以有信息获得的高位势。

  "官本位"是一种思想意识、一种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意识和价值取向,是指以官为本、以权为纲,以仕途为个人事业的选择导向,一切服从于官级地位,一切为了做官和升官,把做官、升官看作人生最高价值追求,同时又用做官来评判人生价值的大小。一切为了做官,做官为了一切,有了官位就能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连"祖坟也会冒青烟"。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官为百业之首,唯有走上仕途,才能出人头地。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要摆脱贫困和低贱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