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山水画出现了怎样的风格转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5:21:55

北宋、南宋山水画之分,在于南宋时已经国破山河在,画里就表现出了亡国的情绪及颓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主要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位置有关
北宋繁荣,继承了很多唐朝的风格,到了南宋,国破家亡,很多艺术作品表现出了颓废、凄凉的感觉
南北的地域文化等也影响了风格变化

  在两宋时期,中国山水、花鸟画更为繁荣昌盛。首先山水、花鸟画已上升到最重要的地位,绝大多数画家都擅长山水、花鸟画。仅据《图画见闻志》、《宜和画谱》、《画继》及《图绘宝鉴》所载统计,就有李成、关仝、范宽、郭熙、李唐、赵伯驹、马远、米氏父子等180余人善写山水画。而所流传的画迹,仅宣和时皇室收藏的北宋山水画就有《千里江山图》、《滕王阁图》等730余件。所反映内容之丰富与深刻,都是前代所不及的,特别是画家与文学相结合,师法造化,借景抒怀,更成一代的潮流。如当时所画的“剩水残山”或是“长江万里”,就多少富有“不堪风雨过江南”之意。即使写“好山好水看不尽”,也不免带有“天晚正愁余”的伤感。画花鸟亦多含有一定的意义,例如画竹子多象征清高,画牡丹以象征富贵,画梅松以象征不畏惧严寒威迫,等等。
  自宋代以后,中国画的构图布局依循意形合一的原则,最突出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大势。所谓大势,就是大周,也就是大体的位置。有人把“大势”比作下围棋。认为画画的布局是和下围棋的道理相仿。下围棋要用松,开始时,起手要宽,先着眼于通盘之局,然后再注意小处。画画也是如此,不经营好大势,其他就谈不上。(2)讲究开合。所谓“开合”,也可叫“分合”,简单地说,“开”就是“放”、起或生发,“合”就是收、结或收拾的意思。“开合”方式灵活多样。有下开上合,如宋人画的《长桥卧波图》,起手先画朱红长桥,在桥两端位置树木、房屋,河里还有船只往来,以破长桥的呆板,并把水波渐远渐淡地推上去,烟雾渺茫,有生发无穷之意,这就是“开”。而上半画远山数峰,以收拾其势,这就是所谓“合”。上开下合的,如宋马远画的《梅石溪凫图》,起手先在上半,把梅树、石雀画好,有向下开展之势,这便是“开”;在下半,画了一群野鸭在溪涧里嬉游,以收其势,这便是“合”。右开左合的,起手先在右半,有向左开展之意,然后在左半。左开右合的,如宋人画的《风雨归舟图》,起手先画丛竹、山石、树木,随风雨之势摇荡向右,意向左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