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7:14:40

1:坚信你的孩子是优秀的
2:善於夸奖孩子
3:孩子生而不同 但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潜力
4:慢慢教授 只要有点进步 要及时表扬
5:疏导远远胜於强制的教育效果
^_^

如果你能狠的下心的话,让他去寄读!这样是锻炼孩子的最好办法,当然要挑好点的学校!

怎样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端正认识
孩子的自理能力差,往往起始于父母对子女的娇惯。有些父母生怕孩子苦着累着,从叠被子、洗衣服,到打洗脸水、倒痰盂都是一一代劳,甚至到了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后,还是一切包办代替。这就抑制了他们活动的内驱力,削弱了探索外界事物的主动性。表现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产生怕苦畏难,消极懒惰、缺乏恒心等现象。所以,凡有眼力的父母,都很注意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事做起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要使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一般来说,孩子对于新鲜事物总是感兴趣的,对于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事情也总是持积极态度的。因此,要注意引导,从收拾自己的玩具、用具、打扫房间的卫生、洗小衣物等小事做起,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
养成习惯
俗话说:“习惯之始如蛛丝,习惯之后如绳索”。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自理的习惯。你要给孩子指出行动的方向,规定其要达到的目的,并经常检查督促。要通过有规律的“按时吃饭”、“按时睡觉起床”和“饭前便后要洗手、常剪指甲”等,对孩子进行反复的实践锻炼,就能形成良好的习惯了。
“管”、“放”结合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要做到“管”、“放”结合。所谓“管”,就是在孩子办某件事时,要过问一下,估计一下有什么困难,预先作一些必要的指导;所谓“放”,就是要放手让孩子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孩子才会增长才干。

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观察法 录制一些孩子自己穿衣、吃饭、自己照顾和管理自己的录像片,或者在幼儿园内选择一些做得好的小朋友做表演,组织小朋友看,然后再举一些与此相反的事例,让小朋友去对比,从中分辨是与非,好与差,激发孩子自理的积极性。
表演法 根据孩子不同的特点和不同时期的要求,创设一些情境,可与家长一起扮